“有人在两根柱子之间,阻断了红外射线,就会触发报警。嘀嘀声是提醒现场人员,红外幕墙在触发状态。”智能型主动红外入侵探测网的发明者、广州天网安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网)总经理邱亮南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道。
在场馆安保指挥中心里,十几面电子屏幕正实时显示着全场数百个电子监控探头传回的图像,嘀嘀声响起的同时,红外线监测仪闪起红灯,监控员们将主画面切换到报警的那根红外立柱上的探头画面,进行报警确认。
一支特殊的先遣部队
2005年11月,邱亮南向第五届安防论坛投递了一篇论文,主题是“小周界预警是城市安防的必用模式”,他描述了这样一个安防模式:首先建立起一面看不见的墙,一旦有人或物入侵而触发报警系统,1秒钟之内信息就传回监控室。监控员只有在出现警报的此时才需要关注屏幕,采取行动。
北京奥组委看到这篇论文后,与邱亮南联系了。“当时奥组委方面正头痛,因为一个场馆可以用几百个摄像头把它围起来,但却不可能找几百个人来分别盯住屏幕。该怎么办呢?”邱亮南谈起当时的情况说。
这面看不见的墙就是红外幕墙,只需两根红外立柱便可组成,两根立柱之间对接起一道道红外防线,密集的防线便组成了一道看不见的墙。相邻的两条红外线被阻断后就会报警,不相邻的则不会。比如掉片树叶,一般不会报警。但是入侵者则不同,人体有一定的体积,一般情况下一定会挡住相邻的两条红外线。
天网对幕墙中的红外线进行编码,实现了同一面幕墙中各根线的区分,并可通过编码来设计报警条件。
2006年3月,奥组委考察了天网的红外幕墙周界防范样品,当时并不十分满意,通知天网抓紧时间改进。五个月后,天网接到奥组委通知,携带产品参与在北京丰台区举办的“第11届国际女子垒球锦标赛”安防,这一次,考核通过了。
由于丰台垒球场的实际情况与其他奥运场馆有共通之处,在今年奥运场馆的安防中,也运用了不少丰台垒球场的安防方案与工程实践经验。
经过改进的周界防范产品,把红外幕墙和监控探头结合为一体,将监控范围缩小——短距离的精确定位给值班人员的抓捕行动提供了便利。
改进后的红外幕墙周界防范建立后,场馆周界便有一定高度的封闭式防范界面。对应防区被触发时,便自动把该防区现场的图像在指挥中心屏幕上以音响方式强调显示。监控员看清楚状况,接下来就可以发出指令实施行动。有的红外幕墙立柱旁边还配有高速视频球,入侵者发生移动——很有可能跑出固定探头的监控范围之外,球机则弥补了这一缺陷,红外幕墙的预警便给球机的转向监控提供了指示。
这一套红外幕墙-探头系统的预警作用也为监控系统节省了很多存储空间——在安全的时候你可以不录像,预警触发的时候再录,因而节约了大量的信息传输带宽。所有录像资料均可采用以周界触发报警作为检索条件,方便事后对已发生报警现场图像资料的调阅。
“红外幕墙就相当于一个先遣部队,一个前端探测器,只是起到了一个探测预警的作用,执行的部分就是监控摄像来做了。”邱亮南总结道。
从2007年7月开始,邱亮南带着工作人员来京安装红外幕墙,在包括鸟巢、水立方等场馆的奥体中心区,红外幕墙组成的防御长十几公里,用了数百根红外立柱。
红外幕墙几乎遍布所有场馆
丰台垒球场的红外幕墙周界防范从2006年建起,一直在使用当中。有一天丰垒老总打来电话,说红外立柱无端发出了“咯咯咯”的报警声。邱亮南告诉他,这个声音就是代表立柱前面有障碍物,也许是草、树或围栏。
“最令邱亮南头痛的就是围栏,因为红外幕墙是先装上去的,突然建起一个围栏将造成干扰。”针对户外的复杂情况,天网的红外幕墙周界里,哪边是因为同步线没有接好,哪边是没有对准,不用逐个检测,靠听不同的报警声即可分辨。在11届国际女子垒球锦标赛期间,3个工作人员利用8个工作小时,就完成了对近30个红外幕墙的拆卸、调试与安装,其中大部分红外幕墙的防范杆上还加装了摄像探头。
一根红外立柱最多可以对三个方向进行防护,防护角度不固定,每个方向可以在一定角度内自由转动。这样就使立柱在安装时,施工人员几乎不用考虑底盘的安装方向,节省了工时,为大面积的安装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红外立柱的草坪灯外观,兼具了照明与隐蔽功能,满足了奥运安防的美观与隐蔽的要求。
每根立柱包括一对接收和发射器,两根立柱之间有多根红外光束,实现了从上到下的防御,架在灯柱顶端的摄像探头也不易被行人碰到。“这种小间隔幕墙,让人爬也爬不过、钻也钻不过、跳也跳不过,哪怕撑竿跳也不行——竿子一定会触发红外线。”邱亮南笑着说,产品有个问题就是怕草、怕植物,草一长高,它肯定报警。但奥运会只有15天,草木长得没那么快;而大部分场馆周界以水泥地为主,也解决了这个隐患。
与微波和静电电缆相比,红外线本身也具有“针对性”和“不相干性”的优点。人们在“墙”的两边活动都没事,一旦穿越了,它才会被触动。用微波防范的话,人或物稍微靠近了,即使不跨越也会报警。线路电缆和静电电缆,稍近即可触发。线路电缆还怕旁边有电线和水流环境,这些流动环境都会使得电缆异常报警。
在本届奥运会中,共有49个奥运周界、98个场馆区(含场馆与周边建筑)布防有红外幕墙,其中包括了几乎所有的奥运比赛场馆,以及餐饮、物流、奥运村、主新闻中心、身份证检测中心等奥运配套场馆。
目前一共用掉了1800多根红外立柱,防护总周长达到150公里。在鸟巢、水立方所处的中心区外,紧挨围栏的地面上,每隔一段就安有一根立柱。
但红外幕墙也有碰壁的时候。“问题无非是遇到斜坡、阶梯型地形时的安装误差。”邱亮南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道,例如老山自行车赛场和举行铁人三项的十三陵水库,都是野外地形,这些地形里的大部分斜坡与阶梯型地形都能通过安装调试解决,只有在自行车赛道的一些急转弯处,因为不便安装需要直线对接的红外立柱,采用了别的安防产品。
抗打耐烧的立柱
今年6月,在丰台垒球场使用了近两年的一根红外立柱由于车祸被撞倒。拆开立柱的黑色外壳后,发现里面的铝支架、铁内芯都被撞烂了,但是立柱的聚碳酸酯外壳却完好如初。立柱外筒的材料是抗暴力击打的,”这根撞倒的立柱,换了个内芯就又重新用上了。
红外立柱及内芯也被进行了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试验。内芯的电路板泡在油漆里,烘干后便覆上了一层防水透气的壳,将立柱搬到220千伏的电站里面,也能正常使用。等到奥运会开始,各场馆现场都会有通讯车、指挥车,移动转播的卫星接收器等电子产品,在这些电磁干扰下,红外幕墙仍能保证正常使用。
聚碳酸酯制成的灯柱外壳透气性好,还具有不易燃的性质。还是在丰台垒球场,一个红外立柱被拾荒者误认作灯柱,拾荒者取暖的火将灯柱外壳烧了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大窟窿。由于当时红外幕墙还没有投入正常使用,所以没有发出警报。场馆项目经理叫来邱亮南,责问立柱质量问题,邱亮南却认为,这个大窟窿正表明了立柱外壳的阻燃性,从而保护了立柱内芯的部件。
“如果有破坏分子的话他也很难下手。破坏分子可以破坏它,可以打烂它,但来不及打烂,它就早报警了。”邱亮南说。
在奥运场馆周界的电子监控系统里,除了红外幕墙技术,还运用了其他多种监测方式,对边界、院区及场馆内部实现了无缝监控。在这套电子监控系统下,任何异常人员、异常行动和异常物品都会引发自动报警。
至于鸟巢内部的安防系统,则由中国安全监控设备最大国际供应商的霍尼韦尔公司负责。现任鸟巢智能控制系统“管家”的霍尼韦尔公司总工程师王韧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霍尼韦尔为鸟巢量身定做的“智能化弱点集成系统”早在4月份的鸟巢测试赛中就已完全投入使用,运行良好。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