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红军”坦克群向“蓝军”阵地发起攻击
张乡林 龙君 李书伟
9月27日,“红军”步兵突击群涉水向“蓝军”纵深发起总攻。 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进攻战斗在凌晨打响。月光下,一发发炮弹呼啸而出,一个个靶子应声倒地。在导调指挥车的屏幕上,标志这些靶子的小绿点,一个接一个变成了红色。“通过安装在靶子上的传感器,我们可以实时掌握部队的炮火精度、射击时间、火力构成等情况。”导演部一名信息采集员介绍说。
有关部队炮火的数据,只是演习导演部采集的数万个数据中的一小部分。有关领导介绍,去年演习,首次使用“部队演习评估系统”进行全程评估,导演部70多人的演习信息采集队伍,在参演部队各个位置,全程跟踪采集部队演练的各个环节,评估部队训练质量。
今年的“确山-2007”演习,进一步完善“部队演习评估系统”信息采集与录入方式,数据信息更加全面、真实,同时还调整了“部队演习评估系统”的评估要素,加大实在管用的战法、对策及行动权重系数,并针对“确山-2006”演习暴露的问题,有重点地设置演练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检验和对照评估,这样对部队作战能力的评估将更科学。
某团机动途中,导演部传来情况:前方桥梁被毁,车队需要另行选择行军路线,并依托有利地形做好防空袭准备。针对这一“老情况”,团里几位干部拿着地图查了查,很快拿出应对方案:部队沿土路西行进山。按图上距离,机动时间一个小时足够。
然而,考核人员不看方案,而是一直跟着部队行动。哪知道,由于该团只按图处置情况,对山路行军的难度设想不足,结果,车队在山路上颠簸了3个多小时才进入预定地域。显然,这一漏洞和教训被如实记录下来。
战争年代,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如何,一场战斗便见分晓。和平时期,军事演习就是检验部队作战能力的最好形式。以前,部队演习评估没有科学系统的定量手段,主观性、随意性很大,有时甚至不得不凭谁战歌唱得响、谁队列走得齐来评判输赢。现在,“部队演习评估系统”以量化行动结果来评估作战能力,各类评估要素涵盖部队五种作战能力、三十多种行动,要采集三千多个数据,部队演练中忽视任何行动和环节,都会对最终成绩产生影响。
“去年的评估我们还有些遗漏部分,而今年这次演习评估,使用数据与现地讲评相结合,来评定部队的成绩。”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杨宝有教授介绍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数据决定成败,彻底杜绝了‘演习像演戏’的现象。”
科学而严格的演习评估,使得演习的实战意味更加突出。“全体官兵都感觉,这次演习实了、难了、严了、细了。”尽管带领部队使出浑身解数才完成所有演练课目,师长胡武帅却对总部考核组、演习导演部的从严从难要求感到高兴,“战场上的对手是敌人,演习场上,‘部队演习评估系统’就是对手,它牵引着部队战斗力水平向着更高层次跃升。这种贴近实战锻炼部队,非常过瘾、非常刺激”。
突然受到不明干扰源强大电磁干扰
在战备等级转换、远程机动、隐蔽伪装、集结展开、战斗实施等各个阶段,“蓝军”电子对抗分队一刻就没有消停过,他们释放出强大的电磁波,企图压制和瘫痪“红军”的通信指挥。
600多公里的远程机动途中,负责通信保障工作的师通信参谋王国斌,带领他的战友为保障了部队通信指挥的畅通,一路上左冲右突,生尽了千方百计。演习开始以来,天一直是晴朗的。万里无云的天在别人眼里是那么辽阔,但在他看来,却是由无数各种各样电磁信号编织成的“天网”。
部队刚从驻地出发,“蓝军”电子干扰分队便向他们发起袭击,摩托化行军部队长达近百公里,通信指挥顿时感到力不从心;部队接近演习地域,突然受到不明干扰源强大电磁干扰,竟然是另一支在基地演习的部队施放的电磁干扰,无意间击中了红军的“软肋”;师指挥所刚刚开设完毕,“蓝军”的电子干扰车就在4公里外架起天线,对指挥所实施精确干扰……
改频换频、多频共用、开启佯动网、利用地形实施摆脱……通信技术骨干们在无形的电磁空间与“蓝军”展开激战,他们甚至动用了战场小广播,传递各种讯息,以弥补现代通信手段在一定领域范围中的不足。
在这次演习中,济南军区调集了装备最先进的电子对抗部队与演习部队进行对抗演练,想方设法把战争中的电磁态势逼真地设置出来,把“敌”“我”双方的对抗行动逼真地展现出来。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演练,使首长机关、技术分队都切身感受到了电磁环境对未来作战的影响,深刻体会到了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危机。”这是这个师师团级军事主官的一致感受。
“问题”才是此次演习最大的收获
参演的济南军区某摩步师是全军首批重点建设部队,这支从战争年代走来的王牌师师魂是“猛虎精神”,挂着“虎”字头车牌的车队、别着“虎”字头臂章的队伍走到哪里,都是气势逼人。
雨幕中,一支跟踪监视某装甲团整装全员机动演练的“蓝军”分队,一直如影随形,全程与装甲团周旋较量,不断试探着“摸老虎的屁股”。
这次演习,济南军区派出了一支装备有微光夜视仪、红外监视器、热成像监控、超长波窃听系统的“蓝军”分队。同时,特邀总部机关、军事院校、训练基地专家等近百名人员,专门给部队“出难题”。
“演习效果好不好,关键是看通过演习发现了哪些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成果。”演习副总导演、济南军区司令部军训和兵种部部长谭民告诉笔者。
一场战斗即将打响,坦克、自行火炮、装甲战车组成的庞大车队向着预定地域快速挺进。突然,一条40多米宽的河沟出现在车队面前。
部队必须在一个小时之内架起一座重型机械化桥。
巨型运输车载着重型机械化桥隆隆驶来,却发现河岸地域狭窄,无法掉头驶入。工兵分队立即出动,为巨型运输车开辟通路……
一辆接着一辆,3辆运输车依次驶入,3条长15米的重型机械化桥连接成一条长45米长的钢铁桥梁。仅仅若干分钟,一条45米长的制式桥梁,就使两岸得到了联通。快速通过桥梁,部队提前20多分钟开进了战场,占据有利地形,赢得了先机。
然而去年同样的课目检验考核:桥梁在规定时间内架好,可演习导演部裁定,“红军”坦克和装甲车队遭受重创!原来,在架设桥梁的时间内,指挥员急于架桥,忘了及时疏散车队,结果遭到“蓝军”空中火力袭击……
“树立‘发现问题是成绩,解决问题是能力’的思想,才能真正发挥演习的最大效益。”该师政委李振领说,“这次演习考核,使我们进一步看清了与未来作战要求存在的差距与不足,让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使我们师的军事斗争准备质量更加贴近未来战争、更加适应未来战争。”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