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的发展趋势研究
2012/9/19 09:28   中国安防行业网   李春燕   关键字:风险评估,公共安全,安全防范      浏览量:
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的发展趋势研究完成后,将扩大社会公共安全领域风险评估的应用范围,为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风险评估工作指引方向,并争取在未来几年内形成社会公共安全领域风险评估的标准及规范。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

    (1)分析系统中各因素的关系,建立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递阶层次结构;

    (2)同层因素间对上层某因素重要性进行评价,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解判断矩阵,得出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并检验每个矩阵的一致性,若不满足一致性条件,则要修改判断矩阵,直至满足为止;

    (4)计算各层因素的相对权重。

    5.模糊综合风险评估

    在众多的安全评估方法中,有一个较为新颖并已引起人们普遍兴趣的是模糊综合风险评估方法。模糊理论是由美国自动专家、加里福尼亚大学教授查德于1965年创建的,它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具有“模糊性”现象的数学,故通常称为模糊数学。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性质。模糊数学自诞生以来,其应用领域一直在扩大。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进行评估是对人们决策思维过程的数学描述,可以避免对问题的主观决断和减少带有感情色彩的评定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能较客观地科学地反映待估对象的真实性。由于该种方法的操作简便,理论也日趋完善,因此,目前在实践中正逐步得到应用。已有人将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法用于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安全评价、矿山安全生产评价等行业综合安全评价中。

    6.灰色系统法

    灰色系统的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艾什比所提出的“黑箱”概念发展演进而来,是自动控制和运筹学相结合的产物。艾什比利用黑箱来描述那些内部结构、特性、参数全部未知而只能从对象外部和对象运动的困果关系及输出输入关系来研究的一类事物。灰色系统理论则主张从事物内部,从系统内部结构及参数去研究系统,以消除“黑箱”理论从外部研究事物而使已知信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因而,被认为是比“黑箱”理论更为准确的系统研究方法。所谓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而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所要考察和研究的是对信息不完备的系统,通过已知信息来研究和预测未知领域从而达到了解整个系统的目的。灰色系统理论与概率论、模糊数学一起并称为研究不确定性系统的三种常用方法,具有能够利用“少数据”建模寻求现实规律的良好特性,克服了数据不足或系统周期短的矛盾。

    目前,灰色系统理论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不仅成功地应用于工程控制、经济管理、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等领域,而且在复杂多变的农业系统,如在水利、气象、生物防治、农机决策、农业规划、农业经济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灰色系统理论在管理学、决策学、战略学、预测学、未来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展示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7.神经网络评估方法

    神经网络是由许多广泛互联、并行运算、功能简单的神经元组成的网络,这些神经元类似于生物神经系统的单元。神经网络理论是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成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人脑功能的若干基本特性,是人脑神经系统的简化、抽象和模拟,它对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换句话说,神经网络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模型,是一个非线形动力学系统,它的特点在于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虽然单个神经元的结构极其简单,功能有限,但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神经网络系统却能实现丰富多彩的行为,它具有集体运算的能力和自适应的学习能力,极强的容错性,善于联想、综合和推广,可以用来解决利用传统方法无法解决或技术处理有困难的问题。

    8.典型风险评估方法比较

    安全检查表方法的特点是简便、易于掌握、但编制检查表难度及工作量大。

    德尔菲法的主要缺点是过程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长。虽然能综合各专家的意思,避免主观带来的影响,但它是一种定性的评估方法,难免带有定性方法所带来的不足。

    故障树分析法虽然既可以用于定性的情况下,也可用于定量的情况下,具有逻辑性强、形象化等特点,分析结果也比较具有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但是故障树逻辑关系比较复杂、难以理解,逻辑运算易发生错误导致安全事件(顶事件)的原因事件(底事件)发生的概率难以求出,因此构造故障树的工作量相当繁重,对评估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也因而限制了故障树分析法的推广和普及。

    层次分析法是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方法,它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适于解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但在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时给评估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层出不穷的风险评估方法虽然使评估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实施难度大、使用范围受限以及对评估人员的要求高等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方便、快捷、有效的评估方法。

[1] [23 [4] [5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