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行业如何自救信任危机智能锁
2018/11/14 13:31   cps.com.cn      关键字:智能,安全,门锁,行业,产品      浏览量:
无独有偶的是,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在发布的智能门锁消费提示中称,市场监管总局经过智能门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发现,搭载人脸识别功能和远程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安全风险性较高,建议消费者尽量不使用或关闭人脸识别功能和远程开锁功能。一时间,关于智能门锁安全性的问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近年来智能家居发展的火热,使得智能门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走进众多家居建材城,智能锁产品及品牌琳琅满目。但在市场的一片火热中,也出现了不少负面的声音,不少用户都在网上表示遭遇过密码失效、门锁被轻易盗开等问题。智能锁火热的背后,影藏着不少危机与隐患。

在近日于上海举行的GeekPwn2018国际安全极客大赛上,来自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的选手们在20分钟内破解了四款智能门锁。他们利用一系列智能门锁存在的安全漏洞,在不接触用户手机的情况、不进入用户家庭WiFi的情况下远程打开了其中三款智能门锁。

无独有偶的是,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在发布的智能门锁消费提示中称,市场监管总局经过智能门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发现,搭载人脸识别功能和远程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安全风险性较高,建议消费者尽量不使用或关闭人脸识别功能和远程开锁功能。一时间,关于智能门锁安全性的问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智能锁的市场有多大?

无论哪个行业,智能化出现的目的均在于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多样的便利性。智能锁的出现解决了用户以往门锁使用过程中忘带钥匙及丢失钥匙等诸多痛点。而门锁作为家庭的第一道屏障,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也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据全国制锁行业信息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智能门锁行业及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在未来的5—10年间,我国的智能门锁需求总量将会超过3000万套,行业总产值将会突破1000亿元大关。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量,各路企业蜂拥而至涉足智能门锁领域也就不足为奇了。

智能锁的发展痛点

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仅在我国共登记有1129家智能锁企业,2800多个品牌。而随着近年来一些其他领域巨头的涌入,行业竞争也将进一步激烈。产品种类繁多,但行业尚未统一标准,入局企业鱼龙混杂,很多小企业没有研发与技术实力,只是把公模设计买来装配在一起找小工厂代工,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从而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在透支用户对行业的信任。

本次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的实验也让小编想起来前段时间搅动智能门锁市场的“小黑盒”秒开智能锁事件。该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电子防盗锁等“智能门锁”的质量安全的担忧。事后据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调查显示,能被秒开的智能门锁大多数存在着设计缺陷,没有按照相应国家及行业标准控制产品品质。

智能锁安全屏障一旦被攻破,无论是厂商还是用户利益都会严重受损。家居环境的私密性是的安全风险存在着对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隐私泄露甚至是人身伤害的可能性。而对生产者的危害一样不容小觑,设备一旦被入侵,将直接导致厂商的商业收入、品牌形象、数据隐私受损。如何破解智能锁的安全困局是摆在多方厂商面前的共同难题。面对智能时代复杂的网络安全环境,破解智能锁安全困局,不能仅仅从除了安全问题再解决的思路出发,而要着眼整个AIOT生态,在安全风险的“评、防、补”三方面一齐发力,打造全链路安全体系。

   质量与服务才是根本发展之道

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锁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用户及财产安全,所以锁的本质就是安全。在智能锁时代,安全同样是用户优先考虑的要素,因此智能锁同样要回归本质安全。智能门锁厂商应当加强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减少产品漏洞的出现。

提升服务品质:智能门锁除了技术的提升,配套服务的建设也至关重要,如何用流程化的服务方式解决用户在产品服务过程中的痛点,更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理论上讲,任何连接公网的设备都可能遭受攻击,且随着网络攻击手段和来源的多样性发展,厂商解决门锁设备安全漏洞并不能一劳永逸,还需要厂商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来支撑。

   消费者选购智能锁应注意什么?

面对市场上质量参差不齐的智能门锁产品,除了国家相关部门和立法机构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外及厂商完善自身品质及售后服务外。消费者在对产品进行选购时,也应当如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选手所言,选购时应更多的选择大型厂商或有良好口碑的品牌。遇到劣质产品时应利用好合法途径及程序维护好自身的利益。

结束语

智能化的时代潮流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生物识别技术带来的红利。但在智能门锁的行业发展中,智能门锁乃至是智能家居的隐私安全还需政府加强监管、企业提高自身质量、用户注重产品品质等多方面努力。在升级技术、制定法律、加强监管、普及知识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发力,做到技术、法规双保险,共同维护智能时代的健康发展。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