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执法记录仪中的应用研究
2018/8/8 19:43   特种装备网      关键字:执法,记录仪,技术,数据,应用,视频      浏览量:
执法记录仪产业发展始于2008年,目前已有超过100个生产企业,近200个产品型号,其产品功能主要集中在摄影摄录、可靠性设计、易用性设计方面,表1详细列出了目前执法记录仪产品的通用功能。2016年开始,执法记录仪产品技术逐渐分化成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传统执法记录仪继续提高参数、标准、配置,另一种是智能执法记录仪采用新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从单一终端产品向综合应用平台发展,形成“互联网+”的应用模式。

【摘 要】 当前,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形成新形态。新兴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碰撞带来执法记录仪行业的颠覆性创新,执法记录仪技术快速发展,应用领域大范围扩大。本文分析大数据、云计算、4G传输,智能视频分析的技术特点,研究其在执法记录仪平台软件和终端上的应用,给出执法记录仪从单一终端产品向综合应用平台发展并提供“互联网+”应用模式的参考设计,展望执法记录仪行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进而实现移动警务系统在数据共享、互动协作的新形态。

【关键词】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4G传输;智能视频分析

0 引 言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积极响应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大力推进执法记录仪建设。实践证明,执法记录仪已经成为基层一线警察开展执勤执法工作的重要执法装备。在“互联网+”时代,移动网络带宽、智能分析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改善和发展,推动着互联网与各种传统行业的智能化结合。研究“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执法记录仪上的现阶段应用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对促进规范执法、拓展基础信息采集渠道、促进警务运行机制变革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1 执法记录仪技术现状

执法记录仪产业发展始于2008年,目前已有超过100个生产企业,近200个产品型号,其产品功能主要集中在摄影摄录、可靠性设计、易用性设计方面,表1详细列出了目前执法记录仪产品的通用功能。2016年开始,执法记录仪产品技术逐渐分化成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传统执法记录仪继续提高参数、标准、配置,另一种是智能执法记录仪采用新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从单一终端产品向综合应用平台发展,形成“互联网+”的应用模式。

表1 执法记录仪通用功能

琛?.png

2 执法记录仪的互联网+信息技术

2.1 大数据+云计算

“互联网+”时代,公安大数据量呈几何级增长,传统的公安数据管理模式建设不适合承载海量的实时数据管理,如图片、视频、音频数据瓶颈问题。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可打造具备健壮性、可扩展性、标准化特性的大数据云平台,满足数据集中化、应用专业化的、管理简单化的实际需求。创新的执法记录仪综合应用平台,通过综合利用执法记录仪终端、云存储、云传输、云计算、云安全技术构建统一的执法记录应用服务,实现了执法管理的综合监测、统筹联动、决策支持、信息服务等。执法记录仪综合应用平台创新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经济高效的接收和存储海量执法视音频数据。通过云转发技术将下层视频设备或视频平台直接与云中心互联,仅上传一份视频数据至云平台,可实现多个终端同时浏览的能力,减少多个终端同时浏览的带宽压力。根据规定,违法事件或其他重要事件相关的执法记录仪视频文件需被标记成重要文件并长时间保存,为此各地公安部门购买了大量存储设备,花费巨大。通过云存储技术,将重要视频在云平台上二级存储,普通视频在底层设备或平台上一级存储。这种存储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原有设备进行利旧,经济平稳的推进公安上云建设。图1给出了目前执法记录仪综合应用平台的典型存储方案。

鍥?.png

图1 执法记录仪综合应用平台存储方案

执法记录仪综合应用平台在交警路面执勤执法,窗口车驾管业务受理、应急救援指挥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需保证对多维多源的海量数据的分类和计算能力。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使得资源池化,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按照业务警种、行政区划、使用用途等多个维度逻辑划分成虚拟数据中心(VirtualDataCenter,VDC),供不同业务部门独立使用,业务部门可以在虚拟数据中心下划分虚拟私有云(VirtualPrivateCloud,VPC),以实现IT资源的独立自治和精细化管理。根据不同VDC的使用场景,匹配设置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保障各类公安业务的平稳运行。执法记录仪综合应用平台承担的公安业务已经紧密合电信、金融、电子政务等行业,因此其使用的云安全技术既要考虑公安普遍需求,也要考虑其他行业实施经验。目前可以使用的技术手段包括通过云化资源隔离、虚拟化资源监控、安全审计、虚拟化防火墙、访问控制策略、安全审计等。比如使用基于三权分立的用户访问和授权制度,确保平台使用安全和管理安全;采用加密传输,流量清洗、边界防火墙、虚拟化防病毒加固云环境;结合传统公安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访问安全,为公安提供全方位的整体警务云安全保障。执法记录仪越来越智能化,有的集成了WIFI、蓝牙功能,虽然方便了数据采集,但是将警用执法设备暴露在开放的、没有保护的公共网络下也有较大安全隐患。为了保证信道传输安全,智能执法记录仪可通APN(A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网络接入到用户的安全接入区,安全接入区有公安机关的安全加固平台,安全加固平台读取执法记录仪里的安全加密卡,当认证通过后才可以建立连接到公安内部网络,访问位于公安内网的服务器

[1]。

2.2 平台互联网+系统架构

执法记录仪从一个封闭、专用、记录为主的终端产品向有互联网+特色的应用服务系统转换,充分了体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思想,其应用平台为终端、平台、应用“三位”加上“大数据”一体的系统架构,能够不断用户提供增值应用

[2]。增值应用体现在专业化和兼容性上。管理平台一方面在专业领域继续纵深,从音视频现场记录转向即时音视频服务,包括移动视频监控、多媒体会议、位置追踪、交警业务信息融合等,减少对设备的直接操作,重在“可交互、可协作”的用户体验。比如多媒体视频会议服务方面已经实践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标准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RD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输协议)协议接口进接入第三方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语音和视频终端加入到视频会议中,可在视频会议过程中,将执法记录仪的现场视音频实时推送到视频会议中共享,并加入现场音频连线,可大大提高临场感。另一方面管理平台打破封闭单向的视频数据上传通道,与多种警用平台、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关联、整合、协同和互动

[3]。通过关联分析执法视音频数据、交通违法数据、地理位置数据,可以对多种执法事件做出智慧的决策和判断。通过互联网+应用模式,执法记录仪综合管理平台有效解决了之前移动执法通信手段单一、执法范围局限、信息处理滞后等问题,为全警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供统一的技术环境和服务支撑,满足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的需要。图2展示了执法记录仪综合应用平台的一种典型互联网+系统架构。

QQ鎴浘20170111101417.png

图2 执法记录仪综合应用平台互联网+系统架构

2.3 4G传输

4G,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4G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技术支持100Mbps-150Mbps的下行网络带宽,用户可以体验到最大12.5MB/s~18.75MB/s的下行速度,可基本满足720P高清视频的实时上传需求。4G技术由于是无线传输,在数据传输可靠性上不高。比如设备处于移动状态时,宽带随移动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可用带宽容易产生波动,高带宽的视频监控数据易发生丢包。这个问题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得到改进,比如:采用高效视频压缩技术、灵活的码流自适应技术、码流纠错技术、无线带宽预估技术等

[4]。在多重传输技术的保障下,执法记录仪通过4G网络传输1080P高清视频的传输质量是很高的,可用于交警实战。视频类业务是4G技术在执法记录仪的最典型应用。4G技术运用于执法记录仪视频及图形信息的传输,不仅能够加快数据的传输速度,同时也能够满足用户对于高清画面的要求。当然,搭载4G网络的执法记录仪应用并不仅仅局限在“高清视频播放”的框框里,执法记录仪还可扩展视频智能识别技术、集群对讲和视频会议等更丰富的功能。由于4G执法记录仪能灵活部署,它还可以成为临时监控点,配合应急指挥,特勤保障等重大活动。

2.4 智能视频分析

标准《GA/T 947-2015 单警执法视音频系统第2部分:执法记录仪》要求执法记录仪需要有视音频预录功能,至少要预录在触发前10s的视音频信息

[5]。预录功能是为满足执法人员实际需要,比如在执法人员来不及摁下拍摄键的情况下,没有预录关键镜头,容易造成执法纠纷。智能视频分析是指基于视频图像的智能判别,传统上多用于安防领域,包括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以行为分析中典型的斗殴行为为例,智能分析算法认为,多人聚集并有剧烈运动可判断为斗殴行为。智能分析算法可根据人脸识别技术判断是否有多人聚集,可根据人脸跟踪技术判断是否快速运动,同时结合陀螺仪等传感器,可判断是否有剧烈活动。如果执法记录仪预录功能和智能分析技术结合起来,在检测到有多人聚集,或有剧烈运动时提前开启录制,将大大减少在执法活动中视频证据不完整的现象。目前已经有厂家在研发具有移动侦测录像功能的执法记录仪,当侦测区域内有物体移动时,设备可自动开启录像功能。据报道,最新的智能分析算法除支持人脸侦测外,还具有区域入侵、越界、进入/离开区域、徘徊、人员聚集、快速移动、停车侦测等功能,其区域入侵检测功能经实际检测,反应非常迅速。以区域入侵检测技术为例,可以预见的一个应用场景为设定执法记录仪的一个安全区域,一旦有人进入该区域,立即检测到区域入侵并开启录像功能,甚至以声光电的形式告警,将对违法者起到震慑作用,也维护了执法人员的权益。移动侦测录像功能可以看做是智能分析技术在执法记录仪上的一个初步应用,随着智能分析技术的日趋成熟,将来可逐步拓展到可侦测暴力执法、恶意阻扰执法等行为。此外,还可将目标跟踪、行为判断、报警触发、数据结构化等功能转移到前端执法记录仪上完成,将提高智能分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改善执法环境。

3 结语

对执法记录仪行业来讲,“互联网+”将是一场无声的产业革命,为执法记录仪研发生产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大数据的“大”意义不在于它的容量大,而在于针对数据的存储、检索、关联和推导等有价值的挖掘。数据本身是通用的,如何将技术热点和相关业务结合起来,提取更有价值的数据为交警甚至大公安业务提供高效高能的信息支撑,是执法记录仪厂商乃至整个移动视频监控行业将来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执法记录仪行业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移动警务系统,形成更广泛、更深层的数据开放和共享,完善新的行业发展生态,来满足未来更精准、更高效、更智能的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鹏.让移动警务更安全便捷[J].中国公共安全,2016,3:47.

[2]常宇,虞正华.“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创新探讨[J].道路交通科学技术,2015,4:19.

[3]刘存信.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回顾及“十三五”展望(续)[J].中国公共安全,2016,3:23-24.

[4]苏雪冰.移动视频监控的机遇与挑战[J].a&s REVIEW 测评&选型,2016,10:68.

[5]黄仁贵.智能分析2.0扑面而来,谁才是真心英雄[J].a&s REVIE测评&选型,2016,10:49.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