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座永远向前、永不停转的城市,拥有着全国独一无二的发展潜力。这个高速发展的城市,2015年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约323万辆,密度高居全国第一,驾驶人保有量约336万人。2015年全年深圳市交警局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32.21万起,日均办理业务28万多宗,接待办事群众超过6万人。
经过短短30多年发展,深圳从一个仅有3万多人口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拥有近2千万人口、GDP总量全国第四的超大型都市,GDP约2900亿美元,人口密度超过2.0万人/km2。深圳综合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支撑了城市用地的快速拓展,为一个高效运转的世界级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深圳在智慧交通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持续推进智慧交通顶层设计,以规划引领智慧交通发展建设
一是开展三轮全市性智能交通总体规划,搭建适应不同时期发展需求的智能交通总体架构。契合城市发展和交通规划管理需要,在顶层设计指引下,同步开展系列专项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指导了深圳智能交通的发展建设,奠定了深圳市在全国智能交通的领先地位。深圳通过建立大交通管理体制,协同多部门统筹推进全市智能交通建设工作。
二是在智慧城市框架下,以服务城市治理为核心,积极推进新时期智慧交通建设。深圳在2016年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指导、统筹全市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设工作。目前,深圳结合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在全市层面确定了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和交通综合监测系统、交通运行指挥系统、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交通整体调控系统、交通管理与应急仿真决策支持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六大业务系统的智能交通总体框架(简称“1+6”),初步构建了智能交通标准体系。
二、智慧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成效显著,整体服务保障能力增强
智慧交通运输方面,深圳坚持“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深圳交通运输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理念,建成了涵盖智能公交、智能设施、智能物流和智能政务四个方面的30多项应用系统,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
一是汇聚整合跨部门、跨行业交通大数据资源,基本搭建了智能交通应用基础环境。汇聚了跨行业、跨部门32类75项的交通行业数据,初步建立综合交通数据中心,并依托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初步实现交通运行监测、决策支持、信息服务。
二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行监测平台,增强交通行业监测调控能力。接入出租、公交、两客一危、重型货车、泥头车及其他运营车辆共计30万辆车辆的GPS数据,实现对营运车辆的全过程实时监控、安全管理。
三是发挥大数据平台支撑作用,增强交通规划建设决策能力。比如利用交通运行指数系统支撑交通精细化综合治理。通过融合出租车、公交车GPS数据和百度手机导航多源数据,多因素关联挖掘实现交通运行监测预警和拥堵识别、支撑交通政策的落地与跟踪评估、支撑重大基建规划和评估、支撑片区治理与改善。例如2016年排查出拥堵里程345.4公里,拥堵片区12个,实现了治堵工作的精准支撑。通过指数系统和交通排放监测系统的跟踪分析,支撑了路内停车收费政策的制定和收费费率的动态调整。
四是秉承“交通无处不在、服务在您身旁”的人文交通理念,提供多元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利用“4屏1热线”(手机屏、电脑屏、电视屏、户外屏、12328服务热线),为市民提供海、陆、空、铁、地全方位、多模式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以停车服务为例,深圳突破传统的咪表收费模式,推出宜停车系统,创新性的建立了以手机支付为主的全智能化的路边临时停车收费管理模式。实施后,试点片区工作日晚高峰车速环比上升12%-15%,根据交通排放监测系统,中心城区工作日晚高峰交通排放下降约7%,效果显著。
三、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不断转型创新,形成城市交通管理的深圳标准
智慧交通管理方面,深圳采取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创新举措,率先在全国启用了电子警察系统,独立研发全国第一套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目前,全市已完成指挥系统、车驾管系统等多个交通管控业务系统建设,构建了一套以服务转型为核心,指挥引导、情报驱动、督查保障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一是信息引领,服务实战,顺应发展加快科技应用,不断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推进“互联网+”和交通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构建大数据支撑下的精准管控体系。深圳高度重视科技系统建设应用,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和信息化的情报主导警务工作理念,建成了一套完整的情报研判体系,“情报主导警务”已逐渐由概念化、抽象化转变为实战化、具体化,传统交通管理模式也已逐渐由“大海捞针”向“精确制导”转变。
二是专业治理,精耕细作,从末端管理发力,推动城市交通规划创新。在推动顶层设计的同时,提升末端管理水平,精细管理、专业治理,努力实现道路资源的最优配置,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首先,推进交通信号管控智能化,引入信号配时社会化服务,路口通行效率大大提高。其次深挖资源,主动应用交通组织新型措施。如原布吉关启动自动化潮汐车道,滨海大道设置HOV(多乘员)车道,深圳机场设立网约车专用通道,实施路口“借道左转、左转待转、可变车道、排阵式”等交通组织微创新等。
三是多元治理,社会协作,实现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打造社会共享共治新格局。坚持以联动融合为理念,注重资源共享、协作互动,促进交通管理社会共治。首先是坚持民意引领,搭建“文明交通我做主”互联网民意平台,日均收集市民意见、建议、申诉等近千条。其次推动社会共治,建立随手拍举报平台,创新智能行车记录仪一键举报,设立互联网举报受理中心,日均受理各类交通违法举报2000多起。
四、智慧交通产业健康发展环境基本形成,具备打造智能交通完整产业链的全要素和基础条件
以市场为导向,深圳已初步形成“政府引导、协会推进、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的智能交通产业机制,产业发展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截至2015年,深圳从事与智能交通相关的上市企业达19家,是国内智能交通上市企业最集中的城市。深圳年经营收入上亿元的智能交通企业2015年达23家,占全国总数的26%,居全国首位。深圳智能交通产业链已相对完整,涉及到交通监控、车载GPS导航、智能公交、智能停车、车联网、智能出行服务、智能轨道等多个细分领域,涵盖产业链多个环节。
五、面向未来,围绕两个闭环建设新时期智慧交通的核心能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深圳创新交通生态圈
通过总结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智慧交通发展趋势,未来智慧交通发展将重点关注大数据的决策创新应用和全链条个性化服务提供等方面。
一是智慧交通和大数据在推动政府创新规划建设管理过程的支撑作用愈加凸显,有助于实现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数据”的精明增长闭环。为此,需要建立“服务城市”的核心发展理念,推进智慧交通感知体系、决策体系和调控体系建设:面向城市交通动态跟踪评估要求,构建全息化感知体系;聚焦复杂环境的城市交通情景再现集成与预判,构建智慧化决策体系;均衡道路交通运行的全时空资源配置,构建精明调控体系。
二是“出行即服务”(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的理念将推动各种交通方式的整合,有助于打造综合性和个性化的全链条出行服务闭环。为此,需要以出行者体验为导向,将各种交通模式全部整合在统一的服务体系与平台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通过信息集成、运营集成、支付集成,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基于Maas的全链条智慧出行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综合出行需求的交通相关服务。
三是前沿技术将对城市交通运行环境产生革命性影响,也将全面助推智慧交通服务的创新发展。为此,应积极研究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和互联网+交通等新业态对交通环境的要求和影响,加快智能交通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突破大规模网联车辆数据并发处理与可信交互、协同服务、道路车辆运行智能协同联控等关键技术,促进智能交通产业培育和发展。
未来,在智慧城市框架下,深圳交通将进一步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城市治理理念,践行“深圳质量、品质交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原标题 深圳:顶层设计引领下的智慧交通创新实践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