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哈尔滨出台若干政策
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多场景融合应用示范
2022/9/1 08:58   中国安防行业网      关键字:哈尔滨 拓展 人工智能 融合应用      浏览量: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黑龙江省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推进哈尔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结合哈尔滨市实际,《哈尔滨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于8月24日出台。哈尔滨市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哈尔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并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多场景融合应用示范。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黑龙江省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推进哈尔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结合哈尔滨市实际,《哈尔滨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于8月24日出台。哈尔滨市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哈尔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并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多场景融合应用示范。
  《政策》将围绕哈尔滨市重点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拓展应用,开放“智慧农业”、“智能制造”和“寒地场景示范”三大主导场景应用示范,壮大哈尔滨市特色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促进人工智能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结合建设智慧城市,全面拉动信息产业发展,优化政务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全力打造全国先进的智慧城市标杆。
  1.智慧生态农业示范
  在哈尔滨及周边卫星城建设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围绕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物联网、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各环节的深度应用基础,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示范推广。发展农作物智能种植灌溉及农产品储运智能监测技术,开发大规模农田作业的智能农机装备,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灾害预警、水资源、生态安全动态等智能监测保护体系建设,实现智能预警,预防生态灾害。在不断完善农业知识图谱基础上,通过精准农业种植和自主农机作业,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向现代化无人农场建设挺进。并依托有能力有资质的企业、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开展技术示范。
  (1)智能育种
  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选育稻米、玉米、大豆,研育寒地特色蔬菜,淡水虾、鲟鳇等淡水鱼类品种,实现智能、高效、定向培育新品种,丰富种质资源,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问题。
  (2)农业种植智能化
  依托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工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害预警等管理,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实现土壤、环境远程智能监测。在现有智慧化种植管理平台基础之上,结合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流程化、可视化的生产种植,利用智能化设备远程控制、灾害预警,建设智能除草、灌溉、水肥一体化、大田作物精准作业系统,为保护黑土地资源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3)智能监管
  依托遥感技术、无人机、物联网技术,结合天-空-地一体化、多模态的监测方式,实现作物长势预测、病虫害监测评估以及精准变量打药和施肥,预防农业灾害,保证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4)智能农机系统
  依托传感器、机器视觉、北斗导航等技术积累,推进“智慧农机”在大田作业中示范的进程,对农作物耕、种、管、收等全流程进行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同时可实现农机的联合调度,打造多机协同作业,降低作业成本、提升作业效率。
  (5)智能可信农业大数据平台系统
  构建大豆、大米等农产品实时监控、质量管控的安全溯源平台。通过省内外市场农产品生产、储存、销售、供需、物流等数据,实现智能化预测分析和服务,推进农业数据采集和资源整合,构建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
  2.智能制造示范
  “十四五”中指出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明确两条路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哈尔滨是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人工智能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托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制造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哈尔滨市重型装备等优势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与机器人、自动化等技术深度融合,打造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工程。通过网络协同制造、远程运维等开放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促进离散型和流程型产线的转型升级,为我国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创造具有东北特色的应用范例。
  (1)重工业转型升级
  推进电站设备、航空航天装备、船舶动力装备等高端重型装备的智能化技术升级。优先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发展网络协同制造、远程诊断运维、预测性维护、数字孪生服务等新模式,推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研发设计、技术工艺、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等深度融合,集聚创新链、协同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打造高端重型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2)智慧工厂
  基于现有基础,开发数据采集、远程、交互、计算机决策与边缘计算等技术模块,深化模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提升智能工厂(车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打造研发、设计、生产、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推进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互联互通,开展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实现工厂各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一体化运作和智能化决策,树立生产制造高度智能化新标杆。
  (3)智能机器人
  依托机器人龙头企业和优质高校科研资源,推动建立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和产学研用创新平台。针对本地企业需求,突破复杂环境感知、自主作业、人机协作、群体协作等关键技术,推进精密减速器、人机合作手术机器人、炉前机器人等项目建设,把机器人产业向关键零部件、特种机器人领域转化,填补国内空白。
  (4)工业互联网
  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低成本的数智化转型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结合5G、AR/VR、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有影响力的5G+工业互联网+工业AI的试点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打造面向全国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赋能中心。
  3.寒地场景示范
  (1)智慧供暖示范
  推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综合应用,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海量数据,协调开辟先行试点城区,构建具有寒地地区特色的智慧供热示范,最终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好落地、能操作的经验和方法。
  一是供热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方面。依托智慧供热试点工作,开展供热一次网、换热站等基础设施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通热源、热网、换热站、单元楼等各个环节,实现数据互通、逻辑联动,以及供热过程可视化,使热负荷预测更为准确,进一步实现平衡供热,降低能耗。
  二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智慧供暖示范工程。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实现“源、网、站、用户”联动控制,采取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工艺,实现自动控制、相互协同、整体优化,达到供热系统智能运行、节能降耗、安全供热、惠及百姓的目标。组织相关院所、企业等单位及行业专家共同研究编制智慧供热技术标准,形成寒带地区智慧供暖的典型示范工程。
  (2)智慧文化旅游示范
  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智慧旅游、冰雪运动方面的融合应用,加快文旅智能化服务体系建设。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建设智慧文旅云平台、智慧冰雪运动系统和打造智慧冰壶馆项目。
  一是智慧文旅云平台方面。加快人工智能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应用,结合我市国际冰雪节、啤酒节等旅游品牌,建设旅游宣传推广与行业监管智能平台。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智慧景区。同时,采取市场化运行方式,研发推广文化景点、旅游景区智能导览、线路规划等服务平台,提高文化旅游服务水平。
  二是智慧冰雪运动系统方面。依托冰雪资源及冰雪运动优势,利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解决冰雪运动体验系统中的姿态控制、人机交互、分析决策等关键问题,以解决冰雪运动技术手段提升和深度大数据分析应用,以及课件式训练技术手段和运动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中的数据匮乏问题。
  三是智慧训练场地方面。建设以数字冰壶馆为代表的训练场馆,开展冰雪运动数字技术与智能装备的研发,构建“体验、训练、人才选育”为一体的冰雪运动智能训练体系。举办全国各年龄段冰雪比赛,为赛事提供竞赛信息大数据服务,带动地方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
  (3)寒带地区智能交通示范
  围绕黑龙江省全面全方位振兴的战略定位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要求,按照“突出核心枢纽功能、打造全省一张网、融入全国交通网、连通周边国家”的总体思路,加快寒区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寒地智慧交通与运输体系、构建智慧交通大脑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一是寒区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依托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基础,开发面向寒区交通基础设施耐久性提升与安全性保障技术,补齐我国智能交通在寒带地区的技术短板,大力发展符合寒区特征的新能源电池技术应用。
  二是寒地智慧交通与运输体系。围绕交通运输部加快交通运输行业人工智能发展,我市将重点推动新一代旅客联程运输发展,大力推进不同运输方式、不同区域之间客货运输服务信息共享、标准衔接,打造智能多式联运系统,积极培育“出行即服务(MaaS)”新模式,推动巡游出租车网约化,以数据衔接出行需求与服务资源,持续提升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水平。最终构建“高效、安全、环保、舒适、文明”的寒地智慧交通与运输体系,全面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现代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三是构建智慧交通大脑。以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为目的,推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要素数字化。推进公路、水路和客货运枢纽等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化采集、管理与应用,提高存量基础设施在线化水平,逐步将采集设备、传输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纳入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内容,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维。布局重要节点的全方位交通感知网络,推动公路、水路领域的重点路段、航段,以及隧道、桥梁、互通枢纽、船闸等重要节点的交通感知网络覆盖,让“哑设施”具备多维监测、智能管控及协同服务能力。
  (4)智慧医疗示范
  推动智能医疗影像、医疗机器人、智能手术、智能问答咨询与诊断等技术应用,建立快速精准人工智能诊疗新模式。依托医疗和医学科研资源,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深度融合,针对地方病等寒带多发病种建立医疗大数据系统,推进智能远程医疗等项目的开展,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
  一是在基因组科研大数据平台方面。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系列国际领先水平的生物信息技术成果以及“中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重点打造海量基因组数据分析平台,突破基因组大数据智能分析瓶颈,开发建立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基因组大数据智慧健康产品和服务平台,绘制中国人的“健康地图”。
  二是在疫情防控智慧化平台方面。在本次疫情爆发过程中,哈尔滨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技术为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撑,为传染源人员的筛查、追踪、控制、隔离以及对疫情发展的预测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基础之上,利用AI图像分析辅助智慧疫情防控,实现对肺炎的精准鉴定诊断、标记和定量分析,针对发热门诊的AI传染病影像筛查加速新冠筛查和诊断,缩短发热门诊病人等候CT影像时间,降低院感风险和几率,健康惠民。
  三是在智能医疗大数据系统方面。加快基础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病历、医疗卫生资源等数据库。整合医疗影像、病历记录等数据资源,建立智能疾病分析和辅助诊疗系统。建设针对各种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肿瘤等疾病的大数据智能监测系统,聚焦心脑血管,脑损伤、癫痫等寒地地区常见多发病种,突破一批智能防治关键技术。
  四是在智能远程诊疗系统方面。支持远程诊疗设备的研发与产品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统一的多级远程医疗体系,以哈尔滨市级平台为枢纽,与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良好对接,建设高效的远程智能诊疗平台。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