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行业网

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浅谈日本智能交通现状和未来发展情况
2009/5/15 11:34:00   中国智能交通技术网      关键字:智能交通      浏览量: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简称ITS)是国家在上世纪中期开始研究的交通系统。当今世界,随着汽车的发展普及,很多国家着手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简称ITS)是国家在上世纪中期开始研究的交通系统。当今世界,随着汽车的发展普及,很多国家着手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ITS是一个旨在克服道路、车辆和人三者之间相互矛盾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使得这个技术解决方案得以成立和实施,而此系统的应用、推广和发展又为安全、高效、环保的汽车社会提供了保障。

  让我们在回顾日本ITS的历史后,再来观察它的现状,并展望其将来。

  一、各自为战的时代(1969年至1995年)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小汽车、空调和彩色电视机替代洗衣机、冰箱和黑白电视机成为当时日本百姓争相竞购的“新三种神器”。

  小汽车迅速走进日本的千家万户,到70年代初,日本的一些大城市已经车满为患,拥挤不堪。

  1969年,日本在一些城市开始导入交通管理系统,用道路信息通告牌和广播,向行驶在路上的各种车辆提供拥堵信息。这种对道路和车辆进行管理的尝试,涉及道路建设的不少基础设施,比如在高速路的一些路段上设置感应装置和电子告示牌,开设全国统一的交通拥堵广播波段(中波1620)等。到1978年这个交通工程告一段落时,其仅限于用广播或告示牌将道路拥堵信息告诉行驶在路上的车辆,车辆驾驶者则根据这些信息,决定自己行驶的路线。而这种随机应变的判断,对于一个不了解周围道路状况的驾车者来说好比瞎子摸象,所以大多数私家车主即使听到了道路信息,往往也仍旧选择忍受塞车的痛苦。

  车载地图和导航仪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让驾驶者了解周围道路而开发的。1981年,本田汽车公司在日本首先开发了利用陀螺原理显示自车位置的车载地图,因为精度不够,一直没有推广开来。1987年,日本电装公司开发了将地图信息刻录于CD的车载地图。1991年使用GPS信号测定自车位置,并可以自动引导车辆到目的地的导航仪面市。翌年,不用反复确认画面,只需听着声音提示的导航仪推出,赢得私家车主的喜爱,自此日本的车载导航仪得以迅速推广开来。

  伴随着小汽车的迅速普及,交通死亡事故也频频发生。1970年,日本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创下16,756人最高数字。这些事故既给家庭造成了无法挽救的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日本有关方面的调查,车车事故中最大比例为追尾(31%),其次为相撞(26%)。为了提高日本车的被动安全性能,日本的汽车公司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各种和安全带相关的装置,如防抱死刹车(ABS)、安全车体技术以及各种安全气囊等都是在70年代至90年代初在日本小汽车上得到实施的。

  到90年代初,尽管通过日本政府和企业将近30年的各自努力,交通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一个有效的人、车、路和谐共存的交通管理体系却仍然没有形成。1995年,日本的通产省、运输省、邮政省、建设省和警察厅五部门制定道路、交通和车辆的信息化实施方针,拉开了ITS系统研究开发和实施的序幕。

  二、ITS实施现状(1996年至2008年)

  1996年7月,五部门又制定了更加详细的ITS全体构思,准备用15到20年的时间让日本的道路更加智能化,实现人、车、路三者的和谐互动。构思的具体内容有9项:高性能车载导航仪、自动收费系统、安全行车支援系统、交通管理智能化、道路管理效率化、公共交通支持系统、商用车效率化、步行者支持系统和紧急车辆运行支持系统。

1 [2] [3

相关专题: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