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评论 > 正文
金融行业“刷脸”再火 人脸识别不容小觑
2017/11/29 09:06   慧聪安防网      关键字:刷脸,金融,识别,人脸,取款      浏览量:
2017年,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说是贯穿全年、全行业。年初,百度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找回被拐卖的儿童;年中,人脸识别在机场、无人便利店的各种应用被挖掘;年末,iPhoneX的发布,以及在安博会上,人脸识别占据了展会很大的篇幅。可以说,“刷脸”热了整个2017年。

近几年来,“元年”这个词汇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似乎任何一个新技术不套上“元年”这俩字,就不能代表它够“黑”、够“高”。以2016年为例,“VR元年”的概念,大家没少听说。即将过去的2017年也有一个头衔——“刷脸元年”(此头衔是小编封的,仅在本文出现)。

小编认为今年是“刷脸元年”,自是有我的道理。2017年,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说是贯穿全年、全行业。年初,百度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找回被拐卖的儿童;年中,人脸识别在机场、无人便利店的各种应用被挖掘;年末,iPhoneX的发布,以及在安博会上,人脸识别占据了展会很大的篇幅。可以说,“刷脸”热了整个2017年。

最近,随着党十九大的召开,人脸识别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金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今年四月,雄安新区的设立被国家称为“千年大计”,多家外国主流媒体也关注到了这一新闻。除了疏散非首都功能外,新区的建设也将为智慧城市的探索道路提供更多经验、减少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银行作为国家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雄安新区是创新示范区,银行作为现代金融的重要载体,将在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刷脸”走进雄安银行

走进中国农业银行容城支行的自动存取款业务厅,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来这个银行取钱的储户两手空空就来到了提款机前,将脸面向提款机,再按照提示操作几下,无需输入密码,只需要核对一遍手机号码,整个过程不到半分钟,现金便取到手了。

农行容城支行副行长吴学梅介绍说,这项刷脸取款技术采用最新的红外活体检测技术,能够完全抵御照片、换脸视频、翻拍、面具等各种风险。

除此之外,还具备静默活体、动作活体、唇语活体等活体检验方式,即使是双胞胎都能识别区分。农行雄安分行筹备组刘涛说,过去经常有储户来取款忘记带银行卡,取款忘记拔卡,输入密码缓慢或多次错误造成设备吞卡。人脸识别取款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试行这一段时间从未出现过差错,方便了广大新区群众。

“刷脸”取款安全吗?

有人说,“刷脸”本身就涉及到信息安全的问题,如今应用于金融行业,岂不是在信息泄漏的风险上又加了一层金融安全?这个方案靠谱吗?

首先,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农业银行刷脸取款系统限定的用户每日取款上限为3000元,此外,目前的刷脸取款暂不支持存款、转账以及跨行取款。这种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用户的资金安全。

其次,“刷脸取款”无需插入银行卡,但在脸部识别后,仍需输入个人身份信息及取款密码方可取钱,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简单刷脸就能取款。因此刷脸起到的作用是替代实体银行卡片,而取款的安全性主要仍是通过密码保证,关键还是保证取款密码不泄露。

接着,有人提出了质疑,万一是熟人作案,有人知道用户的手机号、密码,拿一张照片,或者打印一张图片,甚至拿一段视频,是不是这个事就能混过去呢?没那么简单。刷脸取钱其实是分两个过程,在内控的时候,第一个叫面部识别,第二个缴活体检测。说白了就是,既要确定这是本人,又要确定这是活人,才能取到钱。这方面,国内诸如旷视、商汤之类的企业很有发言权,小编在此不做多赘述。

到底起到方便作用了吗?

安全是一方面,便利性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传统的ATM取款流程大家都很熟悉,插入银行卡,选择账户类型,输入密码和金额,点击几次确定按钮,取款,取卡,打印凭条,走人。

刷脸模式下,取消了插卡和取卡两个步骤,多出了人脸识别、输入手机号、输入密码等三个步骤。很明显,新增加的三个步骤相比减少的两个步骤来说,对客户的操作来讲,要复杂很多。人脸识别要求摘下面部遮挡物,戴眼镜的人会有麻烦,刘海长的人有麻烦,北方冬天戴帽子围巾的人有麻烦,个子太高或者太矮的也有麻烦。用过ATM那个金属键盘的人都知道,不好用,输入手机号和密码也并不容易。

去介质是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

麻烦不麻烦?麻烦。有没有可能会更不便利?有可能。但,这技术还是得推广。为什么呢?

因为,去介质是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小编猜想,未来的金融服务不需要任何介质,银行卡、手机都不需要,利用指纹、人脸、虹膜、声纹等生物特征,直接锁定用户账户,确定用户的真实意愿后迅速动账,老百姓的金融行为会非常便捷和安全。

总结

2017年,人脸识别技术在各行业大放异彩,这与各厂商致力于应用案例的挖掘有关,也与人脸识别技术的革新有关。去年,提起人脸识别时,大众对它尚不大信任,认为凭借照片、视频便可以轻松破解。今年,人脸识别已经广泛内置了活体识别技术,3D面具都无法进行破解。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标志着“刷脸”的成熟。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更多应用的挖掘,“刷脸”会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