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交科智慧
2022/6/20 11:30   中国交通报      关键字:双碳 交通运输部 智慧交通      浏览量:
数字技术正在与交通运输等重点碳排放领域深度融合,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生产效率与碳效率的双提升,数字化正成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
  坚定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源自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
  自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对“双碳”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为“双碳”工作明确了方向和路径。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交通运输的各个领域。这其中,科技创新是关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简称交科院)作为交通运输科技力量主力军,高度重视科研支撑“双碳”战略工作。一年多来,交科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双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务实举措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和交通运输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机制保障更好服务行业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交通运输行业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交科院很早就关注并涉足“双碳”相关研究,通过10多年来的努力,已拥有较为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为深入开展交通运输领域“双碳”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深刻理解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凝聚全院干部职工投身实现“双碳”目标的力量,今年4月交科院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理解把握,做到一体贯彻落实。交科院全院干部职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碳”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认真贯彻党中央的相关决策部署和部党组的具体安排,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增强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信心。
  在机制保障上,交科院充分发挥“双碳”专项研究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在人才培养、资金保障、前瞻布局等多方面为“双碳”研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各成员部门压实责任,按照任务分工全力推进相关工作,在全院形成强大合力。
  为部服务,为行业服务,交科院深化“双碳”研究工作,主动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任扛在肩上。
  ——开展宏观规划和政策研究,服务政府决策。交科院在已有技术工作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深入开展交通运输实现“双碳”目标的相关研究思路。主动设立前瞻性、创新性研究课题,聚焦区域差异化的减排路径、碳总量的分配机制、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碳交易等方向开展研究。2021年,交科院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的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交通规划与政策等研究,已支撑多个行业政策文件的出台。
  ——开展“双碳”交通服务咨询,更好助力行业发展。服务湖北、吉林、广西等地交通运输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开展科技示范工程和绿色公路技术咨询,承担福建、山东、广西等地绿色交通和科技规划技术咨询等,进一步提升行业绿色交通技术研发和落地应用能力。
  ——发挥智库作用,不断扩大决策研究影响力。基于“双碳”工作研究成果,交科院参与的多项研究获行业科学技术奖,依托研究成果编撰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是行业内最早以碳达峰碳中和为题出版的专著之一。除此之外,在交通智库建言、智库专报、智库论坛、智库丛书等载体上积极建言献策、发表学术见解,不断扩大决策研究影响力。
  在交科院2021年“双碳”工作年度总结会上,交科院院长石宝林表示,“双碳”课题研究要把握好国家层面趋向和要求,要围绕成本分析、路径分析、绿色金融等领域继续细化、深化,并加强统筹协调,推进组织创新,加快成果应用,支撑国家和行业政策制定,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突出顶层设计强化基础研究
  推进“双碳”工作,科技创新是关键支撑。瞄准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科学问题,聚焦绿色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绿色交通技术、绿色能源与绿色出行等方向,一年多来,交科院突出顶层设计,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双碳”的基础研究,不断拓展研究思路,深化研究成果,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在城市交通、物流运输、综合运输、高速公路领域,交科院分别进行了细化研究,努力做理论上的智者、实践中的强者。
  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中国清洁发展基金、全球环境基金等资助项目10余项,在城市交通行业和城市层面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城市交通碳排放因子库、不同政策的碳减排效益评估、智能交通技术(自动驾驶、智能调度、碳足迹等)助力实现碳减排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
  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牵头承担了道路运输行业碳达峰与深度减排战略路径研究,结合我国城市货运车辆平均运距、城市货运与农村货运的结构分配、车辆结构以及不同类型车辆排放系数等,对基准情景、一般政策引导、强政策引导三种情景下中国城市货运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并提出了相应战略减排路径。
  综合运输研究中心建立不同情景下的运输结构预测模型,计算出运输结构调整减少碳排放贡献值,提出了运输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研究中心内部成立了低碳交通研究部门,开展公路基础设施碳排放评价、节能降碳技术路径、“零碳”服务区等方面技术研究、标准编制、现场咨询等相关工作。
  研究过程中,交科院十分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多渠道为行业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建言献策,发挥专业智库作用,让研究成果更多吸收到行业制定“双碳”政策、行动方案中去。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紧迫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交科院积极拓宽与国家层面碳排放管理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对接,加强与国际机构的交流合作,做好技术支撑,推动“双碳”目标早日变成现实。
  发挥专业优势用数据驱动科学决策
  我国正在迈向数字经济大国,现有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在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际上已经开始借力数字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目前,数字技术正在与交通运输等重点碳排放领域深度融合,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生产效率与碳效率的双提升,数字化正成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
  交科院深耕数据端,夯实行业碳排放数据“本底”,推动多源数据汇聚和共享,建设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监测平台,数据赋能助力行业科学达峰。
  “双碳”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就要摸清家底、顺势而为。为发挥数据驱动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科学决策,交科院强化数据资源汇聚,通过分类、整理,形成数据库,为建立健全统计监测体系提供了数据基础。
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监测平台,加强碳排放基础统计核算
  交科院交通信息研究中心加强自有数据资源整理和质量把控,详细梳理了2008年以来4次大型专项调查数据,形成70多万车辆和8万多艘船舶的能耗明细数据库;进行连续三年、每年3万余家运输企业能耗数据的系统整理,形成重点运输企业的全覆盖。
  在数据共享方面,交科院加快推动行业内外数据共享,加强与大数据资源单位合作,针对货运、非营运车辆核算等薄弱环节,积极开展平台型企业的调研和接洽,力争引入全社会大数据资源,破解行业发展难题。目前,基本实现交通碳排放相关数据的系统汇聚,数据底座逐步稳固。
  在数据平台建设上,交科院统筹部、省双碳工作管理需求,提出了“五数”的平台整体建设架构。包括统筹多渠道监测数据资源,构建“数链”;统筹数据资产盘点、主题专题模型库建设,构建“数仓”;统筹多源大数据融合分析,构建“数脑”;统筹核算、考核评估等各类决策场景,构建“数智”;统筹政策跟踪、国际跟踪和共享发布,构建“数网”,全链条服务行业科学决策。同时,按照监测一张网、权威一套表数、核算智能化、项目管理一体化的“四个一”近期建设目标,持续开展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监测实验平台建设。目前,平台已初步实现数据的汇聚、清洗处理、核算分析及可视化展示等功能,逐步承担起支撑行业“双碳”发展科学决策的核心作用。
  强化标准与认证研究提升“双碳”领域话语权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文件,对推动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体系作出重要部署,为推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工作指导。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科学、高效地推进“双碳”标准化工作,交科院积极开展标准以及产品、项目、组织认证研究,编制相关指南。
  标准制定权是竞争力的一种体现,也是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交科院开展了碳排放核算标准研究,形成高质量的标准成果,为争取行业更多话语权贡献了力量。放眼国际,目前交通运输行业所属的全国和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在对口的ISO/IEC组织中不够活跃,参与度比较低,在“双碳”领域的话语权远远不够。按照交通运输部统一部署,交科院标准与计量研究中心专家代表行业参与了“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工作,密切追踪国际“双碳”标准化发展动向。在传统水路运输标准化领域,交科院继续深化优势,基于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上服务区建设等,开展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同时开展交通路域生态碳汇核算核查标准的研究储备,不断总结经验,在实际进行节能减排过程中做到有规可循,实现可认证、可测量。
  绿色发展需要绿色消费的牵引,而绿色产品认证是促进绿色消费的重要保障。因此,交通运输行业低碳产品认证作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体检证、身份证和通行证的作用更加凸显。交科院认证中心在交通低碳认证领域、绿色认证领域进行了探索研究,开展了“零碳”服务区、“零碳”物流园区、低碳领跑者制度等探索性研究工作,完成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碳达峰认证实施规则》《进京入口重型柴油车检查站大气污染防治信息化项目低碳评价规则》《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低碳认证实施规则》《互联网租赁人力自行车生命周期低碳评价方法及要求》等技术文件,为碳达峰的评价及认证工作夯实了制度基础。
  在推进“双碳”业务支撑资源及能力建设上,交科院认证中心积极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沟通,获得开展“双碳”业务的认可与相关资质,加强“双碳”业务领域的资质建设;强化低碳评价人员队伍建设,支持员工参加中国环境学会等组织的碳排放核查员培训,增强碳核查等“双碳”工作技术服务能力;加强ISO14064、PAS2050、PAS2060等国际标准和我国低碳评价制度文件的研究,将其思想方法应用到具体项目实践中,丰富开展“双碳”工作的工具箱,支撑“双碳”项目的实施。
  讲好节能故事营造“双碳”工作良好氛围
  对内,交科院引导全院干部职工努力养成绿色低碳的行为习惯——
  举办“双碳”研究系列沙龙研讨活动,促进多领域、跨学科交流,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创新灵感;组织交通运输“双碳”研究研讨会,借助行业专家的技术力量提升课题的研究质量,促进科研成果加快落地;倡导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让低碳理念融入衣食住行等各方面。
  对外,交科院充分利用各类平台扩大行业“双碳”工作影响力——
  2021年,组织编写的《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出版发行,营造全社会知晓与共同参与“双碳”工作的浓厚氛围。今年,交科院交通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充分发挥信息交流窗口作用,以节能宣传周为平台,协助交通运输部开展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系列活动,配合国家节能中心等部门组织开展第五届“讲好节能故事”微视频及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持续提升行业“双碳”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在能力建设方面,协助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双碳”管理和技术培训,搭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合作交流平台,助推行业“双碳”工作能力提升。
  实现“双碳”目标,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交科院党委书记周晓航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国之大者”,是一场事关每个人的“全民行动”。未来,交科院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真正把“双碳”工作的目标要求把准悟透,做理论上的智者、实践中的强者;要进一步抓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不断拓展研究思路,深化研究成果,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双碳”的基础研究,探究低碳理论与关键技术,探索行业深度脱碳路径,努力为行业和地方交通运输部门推进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能力建设、管理提升、技术创新等提供全链条全方位支撑服务,为交通运输实现“双碳”目标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