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引领区域人工智能发展
2021/12/2 09:22   沈阳日报      关键字:助力 城市建设 引领 人工智能 发展      浏览量:
12月1日记者获悉,科技部近日正式发函批复,支持沈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为“试验区”),沈阳试验区建设吹响了冲锋号。从此,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再添新引擎,在引领区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助力转型升级新征途中,沈阳正以“排头兵”姿态阔步前行。
  12月1日记者获悉,科技部近日正式发函批复,支持沈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为“试验区”),沈阳试验区建设吹响了冲锋号。从此,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再添新引擎,在引领区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助力转型升级新征途中,沈阳正以“排头兵”姿态阔步前行。
  科技部函复提出,沈阳建设试验区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发挥人工智能对沈阳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在试验区建设中,沈阳市要强化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壮大智能科技产业集群。依托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软硬件研究,健全智能化基础设施,聚焦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集成和融合应用,提升制造业智能水平,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动能。同时,试验区建设要加强制度创新,健全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体系。开展人工智能政策试验,建立完善支持人工智能成果转化、场景创新、企业引育等体制机制,健全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依托智能制造、城市管理等场景,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综合治理的新模式。
  市科技局局长赵日刚介绍,作为特大型城市和重要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沈阳市人工智能产业核心竞争力排名全国第15名,政策体系健全,园区布局合理,拥有国内顶级实验室,学科建设基础扎实,企业资源实力雄厚,综合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发展人工智能良好的基础、突出的资源禀赋、独具特色的竞争力,为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赋予了强劲动力。近年来,沈阳市大力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连续出台了《沈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2018—2030年)》《关于新发展阶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多个政策文件,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沈阳创新主体在语音翻译、图像识别、传感器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3个项目被评为国家“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获批建设试验区,将为沈阳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引领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试验区建设推进过程中,沈阳将立足现有人工智能科研基础,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以实施“512”试点示范工程为龙头,多措并举,创新形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沈阳经验”。力争到2025年,沈阳市人工智能关键基础理论和核心共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攻克一批制约我国智能机器人、智能工厂、无人机、智能汽车等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显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工业智能机器人、智能工厂应用、智能翻译等重点领域建成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显著提升产业实力;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先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政策创新引领区;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算力覆盖东北区域,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推进政策创新,明确社会实验及政策实验方针,打造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实践的丰富案例、数据和场景,为应用示范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方案和决策依据。
  试验区是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
  试验区是国家依托地方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示范、社会实验和政策实验,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先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重要载体。试验区建设以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学研用”结合,集成优势资源,构建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生态,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和水平,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支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从此前获批建设试验区的15个城市来看,大多为国家中心城市或正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试验区已经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一种重要标志,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沈阳获批建设试验区,将争取、吸引更多的重大科创资源落户,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和创新活力,从而建成辐射全省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科技创新高地,有力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市科技局高新处副处长任恺介绍,沈阳试验区建设将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对沈阳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沈阳已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方向突破了一大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据了解,沈阳新松机器人获颁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优胜单位”称号,牵头攻克了高精度主动柔顺控制、主/被动碰撞检测、高精度轨迹规划与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出具有强实时性、易扩展性、高安全性特点的新一代控制器,新一代智能型工业机器人、新一代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应用前景广阔。小牛翻译团队将单一的机器翻译技术扩展为全面的语言智能技术,初步拥有了文本、语音、图文三种语言智能技术,取得国际机器翻译评测4项冠军。新研发的小牛智能会议同传系统,支持了多个大型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内一流。在视觉感知与导航领域,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东北大学等单位攻克了复杂场景下的结构光三维成像、目标智能识别与导航定位等关键技术,研发出具有高度柔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视觉传感器与导航定位模块,批量应用于国产工业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极地科考机器人、新冠病毒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等产品中。东软集团研发的新一代智能车载通信系统,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化发展。沈阳在系统集成领域同样表现不俗,沈阳新松机器人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攻克了真空(洁净)机器人直驱控制、动态偏差检测校正等关键技术,研制出用于300毫米硅片传输的机器人和集成传输系统;攻克了集束式设备先进工艺控制与资源调度、设备高安全高可靠运行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了符合SEMI标准的集束式半导体装备集成控制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推进高质量发展
  沈阳市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了以浑南高新区为核心,以和平区、大东区为“两翼”,沈河区、皇姑区、铁西区、沈北新区等多区联动的“一核两翼多片”发展新格局,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创新活力迸发,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呈现欣欣向荣之势。目前,沈阳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为552家,2020年实现产值570.47亿元,同比增长20%。
  浑南区人工智能企业相对比较集中,占全市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46.92%。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行业应用,浑南区形成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以“算谷”为中心,在智能运载工具、智能机器人、智能语音及翻译、智能医疗与健康服务、智能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技术创新成果、优势产品与应用。浑南区聚集了东软集团、沈阳新松机器人、上博智相、美行科技等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引入华为辽宁区域总部,建设了沈阳鲲鹏产业孵化基地、浑南智能体综合治理中心等多个项目。和平区将“数字应用场景”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打造了“数字应用场景”产业集群。以5G、VR、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应用为依托,推出和平区综合指挥应用平台、雅译语言翻译、华盾智慧城市治理等15个和平区重点数字应用场景。大东区以主办“2021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为契机,加快布局“5G+工业互联网”等示范应用场景,全面推进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构建“人、车、路、网、云”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网联汽车”AI产业集群正在发力。皇姑区打造了“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大厦”,围绕5G、云计算、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方向,对接北京、海南资源,打造沈阳、北京、海南三地联动的数字经济协同创新产业发展体系,积极引进国内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吸引数字经济产业链关联企业、项目和创业团队落户。铁西区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管理、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创新、高端人才培养与输出等领域,建设SAP(东北)创新赋能中心、中航光电传感器生产基地、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为沈阳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技术引领、创新引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据介绍,沈阳试验区将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县和产业科技园区为重点试验区域,大胆探索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以规模化应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的迭代升级,培育和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同时,以融合为导向促进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协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试验建立更加开放的研发创新体系,形成互生、共生、再生的共赢合作机制。
  提升“老原新”产业链创新发展水平
  沈阳试验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培育壮大新动能,以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沈阳将以工业人工智能为特色,实施“512”试点示范工程,即实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能翻译五大人工智能重点应用示范工程;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和政策实验两个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实验,提升“老原新”20个产业链创新发展水平,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拉动力。
  在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方面,“机器人+”示范工程以改变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和工业生产提质增效为导向,围绕工业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医疗手术机器人三个特色方向开展应用示范。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瞄准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智能汽车、工业软件与控制平台四个关键方向,形成在制造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广经验。智慧医疗示范工程围绕智能影像及诊疗关键技术、认知增强型外骨骼系统、云医院、智能医保监控四个技术方向实施应用示范,形成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推广经验。智慧城市示范工程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推算等技术,面向政务、城管、旅游、教育、养老五个领域实施应用示范。智能翻译示范工程针对信息浏览、旅游及社交等场景下的多语言智能交互需求,开展人机协同翻译、智能翻译设备、智能办公、大数据处理四个关键技术应用示范。
  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上,沈阳将快速推进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平台、人才培训实训平台、5G网络建设和部署、区域云计算数据中心、“宽带沈阳”六大基础设施建设。
  另外,沈阳将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实验,面向沈阳市重点民生领域,逐步搭建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平台、开展制造业生命周期、医患满意度、教学一体化、城市智慧建设、大数据开放应用等五个评估社会实验,同时开展支持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行业场景试点创新应用示范等七个方面的政策支持实验。
  全力打造东北“数字第一城”
  沈阳试验区建设,将依托物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推算等技术,通过数据快速整合、精确分析匹配等,大幅提高治理决策质量、优化行政运行流程、提升管理及服务效能、提高城市发展智能化水平。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沈阳数字政府建设深度融合,重点推进在政务、城管、旅游、教育和养老等方面的应用,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沈阳打造成以人为本、数据驱动、精准治理、惠及全民的新型智慧城市。
  在沈阳,已有700余个小区升级为智慧安防小区。沈阳华盾大数据研究院董事长、院长丁武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是实现精准化社会服务、社会治理的技术保证。该研究院通过对小区内现有摄像头添加边缘计算能力,进行人脸、车牌等的智能识别,做到“数据不搬家、算法在跑道”,并通过数字化网络传输和比对,实现小区的智慧安防。另外,该研究院将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技术运用到居民居住地址二维码门牌中,居民在扫码后,求助、投诉、报修、报警等诉求精准传输,并快速得到响应。丁武说:“沈阳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先行。获批建设试验区,将为沈阳带来人才、技术、资本、产业和场景的集聚,为企业带来上下游更多的资源。我们希望更多创新主体加入到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中来,携手打造更多应用新场景,共同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沈阳正在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码通城”等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工程建设,以数字政府引导政府治理流程再造,推动数字社会公共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互联网+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真正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沈阳成为国家首批5G规模网络组网和试验城市,已建成近万个5G基站,培育了100余个5G典型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出行,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制造……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正在成为沈阳新的标签。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