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新港高新: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首选地
2021/6/22 09:29   新华日报      关键字:新港高新 人工智能 创业 首选地      浏览量:
6月15日,“起源太空AI+航天”,国内第一家太空资源开发利用商业公司,总部入驻新港高新园。
  6月15日,“起源太空AI+航天”,国内第一家太空资源开发利用商业公司,总部入驻新港高新园。
  一起入驻的还有睿维视科技、能利芯科技、芯原生物、朋创新能源等项目。当天,微软高层宣布,微软南京分公司、微软技术实践中心将在新港高新园即将入驻,同时,由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百度前总裁陆奇博士创办的全国顶尖投资孵化机构奇绩创坛在南京设立的创业创新中心正式启用。
  2017年,中国智谷从一张蓝图规划起步,如今已聚集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超过20家、人工智能企业近300家、研发人员5000多名、规模产值700亿,AI产业产值保持30%以上年增速。几年光景,一张蓝图已成为现实中的人工智能产业地标。
  地标之下,一大批创业者,企业家,世界巨头公司、中小科技型企业交相辉映。
  成为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首选地,南京新港高新园做对了什么?
  用“头部”深植创新生态
  起源太空,由香港大学物理系教授、空间研究实验室执行主任、天体物理学最高奖布鲁诺·罗西奖唯一华人得主苏萌博士领衔。这家企业成功发射了国内首颗紫外波段探测商业卫星、“龙虾眼”X波段探测卫星,研发出了全世界首个宽视场紫外波段天文探测仪器和世界首个基于计算光学的星载光谱成像相机,联合研发的新型紫外相机已经成功发射入轨,多项技术在国际上属首次在轨验证,相关探测技术全球领先。
  这家技术世界领先的公司将在新港高新园投资20亿元,建设卫星生产基地、太空科技研发中心,树立太空资源开发高地。
  起源太空之外,微软、英特尔等世界头部企业都在新港高新园落子。
  “南京创业创新中心将成为奇绩创坛全国的重要布局,吸引更多全球顶尖创业创新团队集聚智谷。”6月15日,微软中国公共事业部政府业务总经理胡伟与奇绩创坛合伙人、COO栾运明表达了与智谷共成长的信心和决心。
  就在几天前,未来科技智慧中心智能制造展厅揭幕。未来科技智慧中心旨在助力城市和园区实现深度智慧化。中心由南京经开区(新港高新园)和英特尔、南京至睿智能科技共同打造。用AI、IoT、5G、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落地部署包括5G室内外全覆盖、智慧多功能杆、智慧办公、多媒体视觉互动等四十余项创新应用,吸引了园区八十多家国内外合作伙伴参与技术集成开发。
  英特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科技智慧中心既是一个创新中心,又是一个智慧中心,也是一个生态中心。英特尔将联合生态合作伙伴,不断改良解决智慧城市的具体方案,助力未来城市创新。
  对,就是生态!英特尔的关注点,正是新港高新园吸引力的关键。世界科技巨头和世界顶尖创业社区落子智谷,世界级的品牌引领发展,智谷已经形成了“大咖与创业者同行,大品牌与创业公司共赢”的崭新发展态势。引进世界级技术、落户世界级品牌、吸引世界级人才,“头部”品牌奠定智谷生态根基深厚。
  园区做对的绝不止是“瞄准头部”。6月9日,一结束隔离的赵晖,便马不停蹄地搬进了南京经开区红枫科技园的人才公寓,一头扎进公寓附近南京能利芯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作为能利芯南京数据中心技术总监,他分秒必争。
  能利芯,是数据中心芯片电源领跑者,致力于大幅提高电池能源效能,最近这个项目从全球3494家申请企业中脱颖而出,跻身登上奇绩创坛Demo day的33个硬核项目之中。
  同为剑桥大学出身的邓远博博士,也刚刚带着团队扎根到智谷的另一个园区——汇智科技园。他创立的睿维视科技布局汽车智能驾驶领域核心赛道,专注于打造领先的车载抬头显示(HUD)系统,在HUD技术上已开发多项国际PCT专利技术,并与中国中车合作,开发出两款可适用于轨道交通的WHUD,均为世界首创。
  因为人工智能界的旗帜周志华在智谷,艺赛旗来了,和南京大学有深度合作的科沃斯机器人来了。
  云蝠智能创始人魏佳星选择在新港高新园布局,他的投资人陆奇将在新港布局,是促成他来到新港的最大原因。
  落户不久,魏佳星惊喜连连,李开复居然出现在他办公室。原来创新工场(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云蝠智能在同一幢楼。“他在楼下招待客人,可以直接带着客人来我这看看,参观完可能就能成交一笔订单,或者促成一次合作。”魏佳星说。
  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早在4年前就落户新港高新园,地平线、旷视、追一科技等一批“工场系”公司被陆续引进到新港。创新工场(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冯霁介绍,创新工场帮助园区调研了300多个项目,最终引进落户的有30多家。
  以几位顶级“大咖”为核,形成若干顶级朋友圈,孕育行业优良生态。
  智谷300家人工智能企业,5000多名研发人员,大企业与小公司共生,创业者和企业家同行。既不乏世界顶流的大学毕业生,前来创业的跨国企业高管、国内行业精英,还有更多追逐领头羊的激情年轻人。
  不盲目追求大项目和热门赛道,而是更关注创新要素的集聚和生态体系的搭建。新港高新园相信,在科技创新的时代,人是创新的第一驱动力,找对了人,找对了团队,也就找到了创新力。这是新港的又一创新秘诀。
  今年的紫金山英才计划,南京新港高新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在全部180多个申报项目中,有90%以上为实际落地运营项目。这说明,园区找对了人,人才找对了地方。
  用实干“哺育”新研平台
  干得漂亮的,还有平台。新型研发机构是新港高新园最着力打造、最见成效的创新平台。
  新港高新园有新研机构近40家,累计孵化引进企业数近600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151家、高企培育39家、高企53家、规上企业13家,企业年度营收超过20亿元,在全市占比超过1/4。
  不光是要“移植大树”,新港高新园倾心打造“培育树苗”的苗圃。通过新研培育企业,由企业去链接市场需求和技术研发。
  到处都在发展新研,新港的独到之处,是精心雕琢精细化服务新研的体系。一份“新型研发机构运行评估机制”,就是一份新研机构“建设指南”。这份“指南”围绕平台建设投入、平台研发产出、产业发展能力、人才集聚水平4个主要维度,设置了研发投入值、技术服务收入值、攻克卡脖子技术专项等30余个权重不同的细分指标项,凭借这份“指南”,园区得以对新研机构开展动态监测和精细服务。
  南京先端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成立不到1年,还没能进入全市考评视野,得益于新港高新园的监测体系,已孵育5家产业链上企业的先端机器人获得园区提供的91.04万元运行经费。
  新港高新园的新研机构扶持,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干得有多好,得到奖补就相应有多少。除了像先端研究院这样起步即受益的研究院,更多处于成熟运营期的新研机构受惠于园区创新的动态监测与服务体系。
  南邮信息技术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孵化引进70余家科技型企业中,其中8家获批高企、3家进入高企培育库,企业集群年产值突破5亿元。以前新研只是凭共建协议获得定额的扶持资金,园区实施新的评估后,这家新研每年获得的奖补资金达到此前协议中的3倍。
  类似的还有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这家新研集聚了15家以上高企、瞪羚和培育独角兽企业,在其持股孵化的企业中,不乏牧镭激光等在资本市场斩获数千万元的明星企业。
  这两家新研双子星还先后复制自身,裂变出因果人工智能研究院、萃智激光研究院等新的新研机构,势头喜人。
  截至目前,新港的新研机构及孵育企业中,已有53家获评高企,17家进入高企培育库,新研本体高企率在全市遥遥领先。高企数量预计在年内还有望翻倍。
  创新思维,主动释放新研平台科研服务能力,新港高新园集结37家新型研发机构和江苏扬子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南京云暨移动应用众创空间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技术服务在线平台“智果果”。园区再向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发放创新服务券,以“向企业发券、向平台兑券”的方式促进科技合作。截至目前,智果果创新服务券已向70余家企业发放1168万元券额,促成230余万元的技术服务合同,撬动合同总额超过500万元。
  好平台,还需好服务。精准了解企业,才能服务精准。园区服务全条线下沉,线下网格化与在线数字化服务并行。整个园区的4个科技园、25个楼宇,被划分为18个网格,安排1名网格长、18名网格员,实现“有格有网、有网有人、有人有事、有事有为”。
  网格员实地收集企业信息,将信息录入“新港小文”企业服务云平台系统内,平台即时提供企业发展的评估分值。企业超过80分,园区就要推进龙头企业服务;70分左右,考虑高企申报前的辅导;分值虽低但是成长性好的初创企业,则要对接人才条口从创业新港项目开始关注……
  关注每一家,一家接一家,发展好势头蔚然成风。
  凭“始终如一”办好创新周论坛
  南京创新周,是新港高新园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亮相,也是一次集中向世界邀约。
  2021中国人工智能峰会如约而至。峰会由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主办,汇聚人工智能领域全球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多方精英,围绕当下行业趋势与市场热点,探讨中国人工智能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自2017年首届人工智能峰会(CAIS 2017)举办以来,CAIS已经成为中国最权威的人工智能行业盛会之一。随着CAIS连办五年,南京中国智谷从蓝图走向地标,五年间行业风云变幻,CAIS见证了无数科研学界和产业界的才俊在技术和产业的风口起伏升腾。
  本次峰会强手云集,除了姚期智、李开复、周志华、韦青等知名行业领袖,还有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等知名企业家,更有诺辉健康创始人朱叶青、贝登医疗CEO丁海波、镁信健康CEO张小栋等众多企业家新秀。
  除了主题峰会以外,来自工信部中国信通院、ARM等机构的专家,以及来自创新工场、丰元资本等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将围绕开源数字化转型、数字医疗、数字经济三大话题,分享他们的最新发现。
  创新周开幕前,在南京新港高新园的未来科技智慧中心,南京经开区联合英特尔等机构举办了智能制造行业应用创新论坛,同时智能制造展厅揭幕开放。这个展厅展示了工业车辆大数据管理、工装识别、工业车辆安全驾驶行为检测、智能工业生产线等场景解决方案。
  创新周的重要活动,robot in!产学研创新论坛值得关注。企业智能化,是未来城市创新的重要内容。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首次走进企业,推动工厂的机器人应用场景。
  “机器人将不再是只会等着人类来投喂鱼,而是一个可以自己打鱼的渔夫。”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张文强的演讲《知识引导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产业创新》,鲜明表明这位研究者对未来机器人的认识。
  “2000年全国只有400台工业机器人,2020年国内已经拥有140000台工业机器人,而这仅仅只能满足5%的工业需求,未来数量将会暴增至40万甚至400万,一场机器人革命正在席卷全球。”
  库柏特科技创始人李淼的这段演讲令人振奋,人类终将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人工智能将带领人类迈向智能社会,征途是星辰大海,中国智谷大有可为!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