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浙江杭州临安新一代执法仪用区块链“锁住”执法证据
2021/6/10 20:58   杭州日报      关键字:临安 执法仪 区块链 锁住 执法证据      浏览量:
近日,一批内置了“5G+区块链技术”的新一代执法仪陆续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的交通运输、水利、卫健、市场监管等48家单位的执法部门“服役”。
  近日,一批内置了“5G+区块链技术”的新一代执法仪陆续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的交通运输、水利、卫健、市场监管等48家单位的执法部门“服役”。
  与第一代摄录机式的执法记录仪不同,新一代执法仪采用5G+区块链技术,能将执法过程现场取得的视频图像数据实时自动上传至云公证链存储平台,并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加密处理,保留执法第一现场的真实状态,实现执法证据的同步固定保全,防止数据篡改。必要的话,还可以启动数据溯源,还原执法现场,作为“呈堂证供”。有效规避了传统执法仪视频上传繁琐、保存不及时、易篡改、证据缺乏公信力等诸多痛点。
  记者到新一代执法仪使用单位临安区卫生健康行政执法队采访的时候,恰逢邵成刚和他的搭档姚艳收队归来。这时候,离下班还有大概一个小时。他把执法仪往桌上一放,说:“如果换成以往,你这个点来采访我,我根本没有心思和你聊,因为我还要把当天的现场执法录像上传到电脑上,转交给法制科的同事存档。”邵成刚介绍,过去每下载、上传一个执法案例,大概需要半小时。当天,他与姚艳共去了三家诊所开展执法检查。要完成三个执法案例的视频下载和上传,至少得一个半小时。“现在好了,执法视频在我执法的时候,已经通过执法仪中的SIM卡,自动上传到司法局的云空间,不要我做任何事情。”
  说话间,邵成刚点开了电脑上的“5G移动云·云空间”系统,系统里面完整保存着3月23日新执法仪启用以来所有的执法视频,每条视频都自动附带了一张由公证处出具的电子证据备案证明。“这些视频我可以看,但不能编辑,更不能删除,因为它们被保存在区块链上。”
  区块链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加密技术?它为什么不能被篡改?临安区公证处主任陶靖介绍,区块链是由上千万个区块链接而成。每个区块都对应一把“钥匙”(即数据秘钥,类似于安装软件所需的序列号)。这把“钥匙”与传统银行保险柜的钥匙或密码不同,区块链上的秘钥不是区块“主人”的专属,而属于区块链上的所有人,信息一旦在新的区块上生成,不光区块“主人”自己知道,区块链上所有成员都会知道,因此具备“去中心化”的特征。
  按照区块链的运行规则,区块“主人”想要对自己区块内的信息“动手脚”,必须征得半数以上成员“同意”。这就保障了区块链加密技术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征。
  被加持了区块链技术的执法仪,每次在云端保全一条执法证据,秘钥中还会同步生成和保全执法时间和证据上传时间的相关数据信息,这组秘钥数据还会同步保存在公证处的名下。就算执法主体是“法力通天”的顶级黑客,成功地对证据动了“手脚”,修改过的区块就会自动生成新的秘钥,新秘钥绑定的执法时间和证据上传时间都会与原始数据有显著差异。因此,就算拿出来作为“呈堂证供”,也是无效证据。
  截至目前,临安全区18个镇街,30个部门已完成设备配置新一代执法仪500台,配置率100%,主要执法部门已将新一代执法记录仪全部投入一线执法,使用率达80%以上。新执法仪启用至今,已累计上传证据视频1万余条。
  临安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司法数字化改革,是临安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以前的行政处罚有时会遇到老百姓的质疑,被处罚企业会要求行政复议。但由于证据不足,有时会导致行政处罚难以执行。同样,执法人员如果遭遇暴力抗法,身心受到伤害,也往往口说无凭。针对以往视频上传过程繁琐、保存不及时、证据缺乏公信力等诸多痛点,加持了5G和区块链技术的新型执法仪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全面性。“谁对谁错,我们只要从云端调取证据,铁证如山,想狡辩也难。”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