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福州多小区安装人脸识别门禁,但有些业主却慌了!
2020/12/28 09:16   海峡都市报      关键字:福州 人脸识别 门禁 业主 慌了      浏览量:
当前,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已逐步在福州多个小区推广,部分小区变相强制推行人像采集,触碰了被采集者的敏感神经,而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加剧了人们对信息泄露的担忧。
  当前,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已逐步在福州多个小区推广,部分小区变相强制推行人像采集,触碰了被采集者的敏感神经,而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加剧了人们对信息泄露的担忧。随着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质疑声随之而来:小区门禁采用人脸识别是否有相应的法律依据?物业有权强制采集居民个人信息吗?收集到的个人生物信息是否得到了妥善保护?海都君就此进行调查。
  2017年,郑女士搬入公园道一号小区。原先,进出小区时都采用门禁卡,从2020年开始,小区推出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业主下载APP后,可选择刷脸进小区,或者使用APP上的二维码扫码进出。
  郑女士告诉海都君,在实施人脸识别门禁前,物业有提前告知,业主也可自愿选择是否录入,她还询问过人像信息的归属地,得知是统一收集到社区。不过,在实际应用中,仍然有不少居民因未采集人像,让小区门口的安保人员帮忙开门,“有时候业主叫一声,安保也会开,估计是看脸熟吧。” 郑女士说,物业工作人员告诉她,是社区要求推广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人像信息不会泄露。
  在晋安区鲁能公馆,小区的入口区都已装上了人脸识别机。现场,一位业主在人脸识别机前刷脸,很快就通过闸门,但也有业主通过时,因人脸识别失败,只得调整角度,多试几次才得以通过。该小区的安保人员称,人脸识别确实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便利,后台的监控能够很快识别进入小区的是否为业主或是陌生人,“就是有时候人脸识别机的感应不太灵敏,会识别失败。”
  鲁能公馆物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小区建成时就设置了人脸识别机,主要是方便业主进出。业主来物业录入人脸只需确认业主身份,不会要求录入其他信息,所有的信息也只储存在公司内部系统,不会外泄。如果有业主担心信息泄露,也可以选择不使用人脸识别,小区还提供刷门禁卡、手机APP感应等多种方式供业主自由选择,不会强制要求录入人脸信息。
  采访过程中,海都君还走访了首山新都汇、融信大卫城、三迪香颂枫丹、香开新城、果岭生活等多个小区看到,这些小区大门口均配置了人脸识别系统,进出小区时,都需要刷脸进门。但有业主告诉海都君,物业在推广人脸识别门禁时,有变相强制要求业主进行人像采集。
  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可植入广告 各类探头能监控人员轨迹
  在晋安区香开新城小区,该小区从2019年底实施人脸识别门禁,不仅是小区大门,包括从地下车库进入楼层后,相应的门禁也由原先的刷卡变成人脸识别。而让陈女士最担忧的,莫过于每次刷脸进出小区时,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页面都会跳出广告,“这些广告肯定不是原先就设置好的,如果系统能植入广告,那业主信息是否会存在泄漏的风险?”陈女士说。
  同样,家住公园道一号的业主郑女士告诉海都君,小区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用的是“咻咻开门”软件,每次进出小区,系统都会语音播报一条有关“咻咻开门”的广告信息。郑女士认为,既然广告能够植入门禁系统,说明这些设备的程序是可以写入和输出,而业主的人像采集也是通过该设备进行,业主的信息如何得到保障安全?
  在调查中,海都君还发现一个情况,除了小区推出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外,有的小区采用的高清探头不仅能够清晰地看清各栋楼的情况,对来访人员的踪迹也摸得一清二楚。
  海都君在晋安区福晟钱隆大第小区看到,该小区配备了数十个鹰眼智能探头,可对小区不同位置进行“巡查”,监控小区包括空中在内的公共区域的各个角落,同时,能看到每家每户的窗户和阳台的情况,用于抓拍高空抛物。而这些高清探头还能记录小区人员踪迹。
  海都君还了解到,位于晋安区的茶园新苑小区不仅在出入口设置了人脸识别系统,小区电梯、通道内也安装了摄像头,通过影像识别,能监控住户在小区内的活动轨迹。
  人脸识别系统引居民热议 有人支持,有人质疑
  随着数字化、5G、物联网等技术的完善,愈来愈多的“智慧元素”融入到社区中,这就包括了只能门禁刷脸进出、人脸识别探头监控抓拍等。居民在感受数字化带来便捷的同时,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也越来越多。
  鲁能公馆业主刘阿姨告诉海都君,她仍然用刷门禁卡的方式进入小区,没有入录人脸,“人脸识别确实是挺方便的,但之前看过报道说有信息泄露的可能,所以自己有所顾虑,不会去录入人脸。”
  家住香开新城的陈女士说,当时小区在推广人脸识别门禁时,现场很多人都有怨言,害怕隐私被泄露,但没办法,不办理就无法进门。“我觉得,小区管理,可以多增加探头,但没必要采集人像或者人员轨迹,不然总感觉自己被人盯着。” 陈女士说。
  不过,对于人脸识别门禁带来的便捷性,也得到了一些小区业主的支持。市民陈女士家住首山新都汇,在去年,她家小区就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进出小区后,只要刷脸即可。“原来都是刷门禁卡,带着一大串钥匙,很不方便,而且门禁卡很容易坏,去物业更换也麻烦。”陈女士认为,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便捷性不可否认, 但如何保障居民信息安全,也是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的地方。
  鲁能公馆小区也有业主觉得人脸识别很方便,“我们家现在都用人脸识别,不用担心忘记带门禁卡。至于信息泄露,我们对此也一知半解,只觉得能方便点就挺好的。”
  首部小区人脸识别纳入物业管理条例将出炉
  目前,我国对个人信息采集的主体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存在极大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和隐私安全问题。
  今年6月,因不接受动物园将入园方式改成“刷脸”,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兵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了法庭。这起“人脸识别第一案”备受关注,折射出公众对个人信息采集滥用产生质疑乃至不满。
  在今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破获一起特大侵犯个人信息案,犯罪嫌疑人倒卖个人信息10万余条,其中涉及当地某小区200多户业主的姓名、出生日期、联系电话、房屋房号等个人信息均被倒卖;今年年初,在浙江省衢州公安侦办案件中,嫌疑人就是通过“AI换脸技术”在非法获取公民照片后,利用软件制作动态视频实施犯罪。
  今年10月28日,杭州市人大公布的新版《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明确要求,物业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条例》还明确规定,物业不得泄露在服务活动中获取的业主信息;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违反本条例,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公用设施设备的,处5000元以下罚款。
  据悉,该《条例》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实施后将成为全国首部将小区人脸识别纳入物业管理的法定《条例》。
  小区采集业主人像 应遵循自愿原则
  福建元一律师事务所佘雷律师表示,我国现行《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人脸识别信息属于个人信息中的生物识别信息,小区物业无权强制采集业主的个人信息。”佘雷律师认为,人像采集应遵循自愿原则,对于业主自愿提供的个人信息,小区物业负有严格的保护义务。
  海都君了解到,《网络安全法》和《民法典》已有规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10月1日,新版《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实施。《规范》要求,在收集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同意。此外,《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于10月1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草案对个人图像采集的主体、用途作出了严格的限制,一旦《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并实施,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将会更加的完善。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