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智能化平台助力养老服务规范专业化
2020/11/19 09:18   北京青年报      关键字:智能化 平台 养老服务      浏览量:
联合体项目按照“1+2+5+7”的方式开展,即1个统筹指导小组(街道主管领导、民政科工作人员、养老专家、养老机构代表)、2个运营管理平台(联合管理平台、信息管理平台)、5家服务商、7家养老服务机构组成养老联合体,主要面向独居、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及困难群体提供养老服务。
  在家养老,如何才能得到便捷周到的上门服务?高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远程看护如何实现?社区如何促进医养结合……在老年人口密集的朝阳区潘家园街道,就组建了“养老联合体”,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实现从养老驿站到医疗机构、服务商的多方联动,为老人提供便捷、贴心的养老服务。作为朝阳区试点,潘家园区域养老联合体逐渐探索出规范管理、专业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我们辖区约13万人口,其中老年人口密集,约3.9万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量大。”朝阳区潘家园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辖区内服务体系众多,但有效统一的服务输出少,为了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和统筹安排,街道整合优质资源,开展养老联合体试点工作。联合体项目按照“1+2+5+7”的方式开展,即1个统筹指导小组(街道主管领导、民政科工作人员、养老专家、养老机构代表)、2个运营管理平台(联合管理平台、信息管理平台)、5家服务商、7家养老服务机构组成养老联合体,主要面向独居、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及困难群体提供养老服务。
  区域养老联合体是一个共享平台,可以链接辖区内的养老、医疗、文化、商业等各方面资源。各机构发挥自身优势,为老人带来多元养老服务。比如,九龄丽湾公司的远程看护项目、爱侬养老公司联合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老人安装智能门锁,科技赋能“互联网+”养老,让老人舒心、家属安心。潘家园老年公寓承接文化养老服务项目,面对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音乐、舞蹈、书法、国画等课程,“文化养老”让老年生活更加充实、愉悦。养老驿站与医疗机构实现合作,在松榆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潘家园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中医养老康复服务项目,尤其受到街坊们欢迎,老人们直喊“贴心”。
  目前,区域养老联合体的试点工作已经在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等多区开展起来,将来更多的区域养老联合体建设将持续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周到服务。
  作为潘家园街道养老联合体的成员单位之一,九龄丽湾养老服务公司近期就充分发挥了科技的力量,为老人们免费安装远程看护系统。
  今年90岁的王兵(化名)老人和老伴住在潘家园。他们不想给子女添麻烦,所以这些年来一直住在这里,两人互相照顾。“爸妈身体还算硬朗,但毕竟年纪大了,耳背,经常听不到电话响。手机、座机没人接,可把我们急坏了,就怕出什么事。”老人的儿子说,之前想过装摄像头,但老人不乐意,觉得没有隐私。
  “现在我们踏实多了。您看,街道组织安装了看护系统,我在手机上随时能知道家里的情况。”他指着客厅墙上挂着的“小盒子”说,这是通过红外感应形成信号的接收器,只要家里有网络信号,就会记录老人在这块区域的活动信号,卧室和卫生间也安装了,打开手机就能看到父母在家的情况。
  远程看护系统可进行持续的日常活动数据采集,可实现对老人起居活动的探测和预警。除了通过分析信号情况发现生活习惯改变,比如卫生间停留时间过长、夜间反复出入客厅、卫生间之外,一旦出现意外跌倒、中风倒地所致长时间没有自主活动,会提示家属或后台工作人员予以关注,能够相对及时地干预。在潘家园街道,目前已经有130户家庭免费安装了远程看护系统。
  九龄丽湾公司负责人介绍,由其牵头搭建的联合管理平台和信息管理平台,陆续全部汇入全辖区内的所有服务资源,“我们要把现有的老人呼叫服务逐步改为主动上门,定时、定向规律服务,这就更需要信息平台的辅助和政府监管,为机构提供需求信息,提高公信力,为老人提供安全感。”(本报记者蒋若静)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