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中国“智慧城市”加速落地应用 平安智慧城市夺得先机
2020/11/2 09:13   中新网上海      关键字:智慧城市 加速 落地 应用      浏览量:
近年来处于互联网风口之巅的“智慧城市”,已由昔日的理念畅想,开始加速在中国各地落地应用。中国平安旗下的智慧城市公司在业务布局及推进方面夺得先机。
  近年来处于互联网风口之巅的“智慧城市”,已由昔日的理念畅想,开始加速在中国各地落地应用。中国平安旗下的智慧城市公司在业务布局及推进方面夺得先机。
  中国平安智慧城市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今天在沪向媒体介绍了有关情况。
  “智慧城市”的概念由美国首先提出,但中国建设、应用得更好。主要原因就在于政策顶层设计+领先企业平台构建+各方共举生态落地。
  2010年,中国政府将“智慧城市”的靶心“物联网”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通过顶层设计,为万物互联的“智慧城市”做出畅想和展望。2012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发布,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5年之后,中国启动建设和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超过500个,国内三大运营商和主流的科技企业纷纷加码布局,中国平安也成立了智慧城市事业部。
  随着顶层设计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的“智慧城市”产业朝着平台型、开放型、集约型层面发展,各方参与共建的大智慧城市时代正在来临。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2020年以来,数字新基建成为各方共识,腾讯、阿里、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纷纷发力数字新基建,“智慧城市”也搭乘数字新基建的东风,开启了高效发展的新局面。突如其来的疫情也倒逼包括大数据、无接触服务、远程办公、智慧医疗等等应用实践的落地,让“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在“危”中取“机”,取得了更快速的发展。
  近几年来,平安智慧城市携手深圳市,开展了包括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在内的全景“智慧城市”服务。民众可通过i深圳完成公积金的高效预约提取、通过APP查询企业运营服务所需、足不出户申领驾驶证……这些应用的落地,使深圳成为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张亮眼名片。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平安智慧城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手段,积极研发并上线多项防疫系统,加快新技术在医疗、政务、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一手助力疫情防控,一手助力复工复产,赢得社会各界认可。
  以平安智慧交通为例,疫情期间上线“疫情防控平安出行一体化平台”,青岛市应用后,有效提升了青岛汽车总站、青岛汽车东站、青岛城阳市民中心等场景的出行效率,优化了城市交通运营效率,同时兼顾了疫情防控。
  截至今年6月,平安智慧城市累计服务118个城市、60万家企业,其构建的“1+N+1”智慧城市平台体系正在不断的在多领域创造价值。
  中国平安智慧城市事业部负责人表示,公司在“智慧城市”布局、推进方面取得的成功缘于技术赋能、业务多元和产业高度三大因素。
  平安自2008年起在科技领域大布局,有科技从业人员近11万名、研发人员3.5万名、2600名科学家;设立了8大研究院、57个实验室,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深入合作并产出科研成果。有了过去十多年技术的积淀,平安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大资产和大健康医疗有所大突破,并以这些突破为依托,开展“智慧城市”业务。
  一些智慧城市服务商,囿于业务定位,往往只注重“智慧城市”的某一个板块。而平安智慧城市是1+N+1全面解决方案,基本上涵盖了民生、社会、政务等各大领域的应用场景。这些业务和平安固有的主营业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赋能、协作,发挥1+1大于2的价值。
  平安智慧城市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业务单元,而是一个融合社会需求及国家利益的全新生态价值体。它的企业利益与社会价值融合,运营业务均是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与平安主业紧密结合的服务领域。在数字新基建成为中国战略国策的新时代,平安秉承“服务国家”“服务实体”“服务大众”的目标理念,站在更高的视野推进工作,让智慧之光惠及大众、全民共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