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2020/10/29 08:30   合肥日报      关键字:智慧城市 建设 如火 如荼      浏览量:
2018年5月,合肥入选“智慧城市国际标准试点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近年来,为顺应数字时代潮流,抢抓数字时代发展机遇,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我市擘画全市数据资源工作发展蓝图,数字合肥建设已经成为合肥发展的新亮点。
  2018年5月,合肥入选“智慧城市国际标准试点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近年来,为顺应数字时代潮流,抢抓数字时代发展机遇,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我市擘画全市数据资源工作发展蓝图,数字合肥建设已经成为合肥发展的新亮点。
  “智慧建设”深入多个领域
  “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简言之,就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
  我市信息化应用全面渗透民生保障、城市管理、政府服务等领域,数字惠民效果逐步显现,数字管理能级明显提升,电子政务效率持续改善。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过硬的基础条件,根据《智慧合肥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我市围绕“政务、商务、服务”三大核心需求,着力提升数据资源、智能设施两大支撑能力,重点推进政府治理、数字经济、惠民服务、数据统筹和智能设施等建设,全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化零为整”形成合力
  2017年,我市数据资源工作正式启动,当务之急是完善数据资源管理。
  市公安局在全市率先开展部门内部数据资源工作机构整合,在原警令部信息中心基础上,成立直属市公安局领导的科技信息化支队,统筹负责全市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公安大数据应用等工作。
  发展之初,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我市成立了由潘建伟、鄂维南、杨善林等8位资深专家组成的合肥市数据资源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与阿里、腾讯、华为等18家行业领军企业签订了《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同时,我市成功举办了2017中国(合肥)智慧城市院士峰会、2018中国(合肥)城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等峰会赛事,牵头举办了省内规模最大、技术最新、应用案例最全的5G应用创新成果展等,全面展示数字合肥建设成果。
  市数据资源局负责人介绍:“积极构建数据资源的‘汇治用’体系,将全市零散的数据资源,汇聚成一个整体,形成1+1>2的效果。”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归集160余个业务系统的221亿条数据,数据总容量超过60TB,完成建设市大数据平台,推动“汇数据”;完成26家单位、409张数据库表、20余亿条常用数据的治理,推动“治数据”;在全省率先制定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管理办法,完成国家、省、市资源共享联调,以专业化数据分析服务打通从数据共享到数据应用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用数据”。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全市电子证照制证数量已达4832万。
  当前,我市正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个中心、五个平台、两大体系”(“一个中心”,即政务共享数据中心;“五个平台”,即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数据治理平台、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大数据开发平台、基础支撑平台;“两大体系”,即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大数据平台安全保障体系)。
  “数据跑路”提高效率
  大数据让几乎所有领域都发生着数字“蝶变”,其中,政务服务刮起的“智能风暴”,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大数据的红利。
  2019年4月10日,合肥市新一代政务云正式发布,实现了各县(市)区、各部门基础设施共建共用、信息系统整体部署、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业务应用有效协同。截至同年8月,我市已完成18家单位23个系统的上云工作。
  据介绍,着眼于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我市强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进新一代政务云、市大数据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等基础性项目整合统建,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简化了政务服务审批流程,提高了办事服务效率。
  我市还推进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管理系统建设,按照“一人一档、一企一档”要求,全面梳理各级各部门证照目录,规范电子证照编码、电子证照要素标准,实现基础证照信息多元采集、互通共享、多方利用。
  不仅如此,网上办事的便利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推进办事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共享化建设,我市组织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受理页面个性化表单定制,充分利用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和已共享数据资源,实现网上验证、网上核对。
  数据资源不只是枯燥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服务。
  在全省率先开展智能搜索建设,自动调用数据资源,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占比达99.96%;在全市布点4个政务服务无人超市,提供“365天、24小时”不打烊服务;积极推进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九城市跨城办事“一网通办”,打造跨城办事“一次都不跑”,全市异地办证量居九城市之首;率先在全省推进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与对应市直部门自建业务系统对接,提升窗口部门工作效率……
  据介绍,2018年,我市审批的66个项目共压缩投资概算7415.63万元;组织评审2019年新申报项目,共压缩项目47个、整合项目31个。我市先后获得全国十大办事“不跑腿”城市称号、2018营商环境省会十佳城市、2018中国营商环境进步奖,在2018年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开展的32个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中排名第六。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