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合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跨越赶超
未来将全力建设若干个技术创新中心
2020/10/28 09:32   合肥报业全媒体      关键字:合肥 推动 人工智能 跨越赶超      浏览量:
近日公布的安徽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合肥片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等产业。新冠疫情以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格外耀眼,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新的需求和创新因素破土而出。
  近日公布的安徽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合肥片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等产业。新冠疫情以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格外耀眼,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新的需求和创新因素破土而出。今年以来,合肥市也围绕“新基建”、线上经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跨越赶超,打造城市“产业地标”。
  见成效产业地位实现赶超,示范应用获突破
  2019年,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人工智能国家级产业集群中,合肥排名第2位。以此为引领,合肥市不断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截至去年底,依托“中国声谷”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企业超800家,实现营收800亿元。
  当前,以科大讯飞为核心的智能语音板块、以新华三等为骨干的网络安全板块、以华米科技为核心的智能穿戴板块呈现协同发力、加速成长,“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初步构建、日益增强。
  在产业地位实现赶超的同时,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优势加速凸显。2019年,全市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授权发明专利超40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技术国际领先,华米智能穿戴产品出货量全球第一,东超科技可交互全息空气成像技术实现公用场所应用推广,依托城市生命线工程在全球首次建成城市尺度灾害监测实验网,新华三、国盾量子、中新网安等知名网安企业顺利入驻“安全谷”。
  看上去“高大上”的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多地走近普通人。在应用示范方面,合肥市不断取得新突破。比如,科大讯飞智医助理覆盖1.2万家医疗机构,智慧空中课堂累计服务师生超过1500万;安徽百信全省首台软硬件自主研发国产安全计算机成功下线,云之迹智能电梯机器人部署武汉火神山医院;影联云享远程医疗平台在线筛查新冠肺炎病例8万多例;博微太赫兹无接触人体测温安检一体机广泛应用;全省首个交通超脑日接入数据1.9亿条,试点区域通行延误时间减少20%。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徽省发布的第一批“新基建”技术产品服务目录中,合肥市人工智能领域242项入选,占比近3成。合肥市还不断加快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和产业数字化升级,推动人工智能新技术与传统基建运营实景的跨界融合。到8月中旬,已累计建设近100家智能工厂、超700个数字化车间。
  强支撑 相继实施13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
  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在合肥市实现跨越赶超,秘诀在哪?这得益于合肥市坚持高位统筹,高规格成立合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合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领导小组等机构,定期调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特别是今年以来,建立了以市领导为产业链链长的推进机制,以头部企业为引领,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除了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合肥市还精准制定了“综合政策+专项政策”的全方位政策体系。比如,出台“中国声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专项政策,从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建设运营、龙头企业引进、应用场景开发和人才引进培养等全方位发力,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19年,省、市专项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资金近15亿元。
  在产业发展中,大项目往往具有无可替代的牵引带动作用。近年来,合肥市相继实施了“中国声谷”、新华三安全产品基地项目等项目130多个,总投资超400亿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合肥市聚焦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领域,新开工建设四维图新第二总部,加快中科曙光先进计算基地、信创适配中心、赛为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等一批具有关键技术的重大项目,加快国产化替代进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今年8月,合肥市还顺利组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这将有力助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值得期待的是,为营造“养人”环境,当前合肥市还正在加快制定出台人工智能产业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标准。
  谋未来 将全力建设若干个技术创新中心
  接下来,合肥市将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用地、人才等要素支撑,全力推进人工智能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建设,加快中国声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发展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等基础软件及底层软硬件产品,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
  为构建全面创新体系,合肥市将推动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加快建设,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语音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国声谷国产计算机适配中心建设;全力建设若干个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心,重点突破高端处理器、新型智能传感器、核心算法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为加强集群发展态势,合肥市将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引进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加快华为研究院、中软国际信创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建设,继续在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培育一批“单项冠军”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在应用示范方面,合肥市还计划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实施“人工智能+”重点工程,认定授牌一批示范工程项目并给予资金支持,形成若干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深度应用场景和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
  近年来,安徽省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效突出,“芯屏器合”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白皮书》中,全国各省市“工业数字化”平均指数为34.1,安徽省以44.48位列全国第一。安徽省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营销服务和决策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
  未来制造业要寻求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人工智能产业致力于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使制造业生产管理后台、生产体系“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在实现效率变革的同时,也可以实现质量变革,能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互联网大数据动态分析市场的需求,从而实现更好的人性化生产。创新驱动的人工智能(A.I.)领域,不断取得发展突破,作为人机交流关键接口的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也愈发彰显出它在当下阶段的重要性。语音技术的深化应用能够快速提升信息消费的广度和深度,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化,构建全新的产业生态价值链,从而实现多级产业的协同高质量发展。
  全国首个也是唯一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由工信部和安徽省共建,旨在通过投资、招商、孵化等方式加速人工智能产业项目聚集,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声谷2013年落地合肥,持续推动产业链提升,推进智能语音技术、智能写作、类脑智能技术、国产计算机等产业发展,建设智能语音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此外,安徽省也启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重点打造“三中心两平台”,建设感知智能研究中心、认知智能研究中心以及智能芯片研究中心,通过多领域的协同发展继续撬动人工智能的蓝海市场,巩固安徽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目前,围绕中国声谷这一语音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和产业化高地,合肥在智能语音领域实现了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领跑。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声谷入驻企业总数达860家,2019年基地核心及关联带动产值约800亿元。随着声谷的进一步壮大,它所产生的聚集效应也在日益显现。科大讯飞集团副总裁于继栋指出,“作为中国声谷的核心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利用平台优势,将语音合成、语音识别、人脸识别、麦克风阵列等多项领跑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与声谷企业共享,大力支持开发者创业,为开发者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提供全链条的创业孵化服务。根据中国声谷孵化平台的计算,通过给予平台142万位开发者的引流招商,能带动3000亿到4000亿元的产值引入。”
  智能语音产业如火如荼进行,新的产业格局和产业生态也在随之不断优化完善。安徽省人民政府将于9月12日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届时,智能语音产业也将积极参与,向各界分享近年来安徽省在人工智能产业及相关制造业领域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并以开放创新的姿态,展望新时代下的产业发展趋势。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