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上海交通指挥中心接入4万多路视频,覆盖交通全业态
2020/5/26 09:25   劳动观察      关键字:上海,交通指挥中心,视频      浏览量:
在上海,有一张覆盖全市的交通指挥网,集运行、研判、应急于一体,4万多路视频实时洞悉交通行业的各个业态,保障上海城市交通的有序运行。
  轨交故障后,15分钟内公交迅速驰援;深夜,虹桥枢纽大客流尚未抵达,加开轨交等措施已经准备完毕……在上海,有一张覆盖全市的交通指挥网,集运行、研判、应急于一体,4万多路视频实时洞悉交通行业的各个业态,保障上海城市交通的有序运行。
  10分钟!公交短驳预案启动
  今年5月9日早上5时50分左右,轨交1号线莘庄站至徐家汇站发生设备故障。维修人员在全力抢修半个多小时候,故障依然没有排除,一场围绕客流疏散的应急指挥随即打响。
  6点25分左右,上海交通指挥中心收到申通地铁运管中心的申请,希望启动公交短驳预案。此时,在中山西路的435号的指挥中心指挥室内,沿线各个站点的实时画面全部呈现在监控大屏上。
  指挥中心迅速发出指令:道运中心和久事公交调派公交车辆到达指定地点进行驳运。
  6点35分,巴士二公司前往支援的第一辆公交车到达莘庄地铁站北广场,并于6点45分投入短驳营运;派往徐家汇站的车辆,也在6点40分陆续抵达,并于7点19分投入营运。指令发出后,通过监控大屏,指挥中心持续跟踪处置,确保申通地铁和久事公交的信息互通,协调现场对接。
  8点45分,地铁故障排除,恢复正常运行,公交应急支援结束。近2个小时,巴士二公司在轨交1号线徐家汇站、莘庄地铁站共发送34个短驳班次,运送乘客1473人次,有效疏散了因地铁故障导致的客流积压。
  4万多路视频,覆盖交通全业态
  “像这样的应急处置,已经持续了近10年。只是近年来随着平台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反应速度更快。”上海交通指挥中心应急指挥室主任李晓蓉表示。
  记者了解到,2016年5月,在原先的交通港口局指挥中心、路政局路网监测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交通指挥中心。2018年7月,通过进一步的归并整合,中心逐步成为上海集运行、研判、应急于一体的交通行业指挥实体。
  “目前的管理范围,已经从路网覆盖延伸至铁路、机场、地铁以及水路、道路运输等交通的各个方面。”李晓蓉说,管理的范围广了,但是各项处置反而更加从容,这得益于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扁平化的管理。
  2003年,上海建设了延安高架第一条信息化示范工程,当时仅有几十台摄像机、几十路视频图像。如今,上海交通指挥平台自建和接入共享的视频图像有4万多路,全面汇聚了本市交通行业的各个业态。“运用视频监测手段,可以快速及时掌握本市交通和路网运行状态,为指挥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李晓蓉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以往路网上发现多车事故,由于视频没有全覆盖,发现及处置的时间也随之延长,“而今,我们通过视频监控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从而大大缩短了处置的时间。”
  大客流疏散,大数据给出最优解
  除了应急处置外,记者采访发现,上海交通指挥网在重要交通枢纽的客流疏散和重大活动的保障上,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9年春节期间,指挥中心根据虹桥枢纽提供的旅客集中到达客流数和到达时间,结合申通地铁提供的轨交运行时刻表,发出了地铁加开班次,最晚运营至次日凌晨1时30分的指令。
  “这套制度,是有科学依据的。”李晓蓉解释说,根据实时观察和大数据研判,当虹桥枢纽半小时旅客集中到达数超过3000人时,地铁加开班次,疏散客流的效果最明显;当半小时旅客到达数不足3000人时,调派道运中心、公交企业增设春运临时专线或调派出租支援疏散客流,则最为合理。
  而在前两届进博会举办期间,上海交通指挥中心提供了展馆周边交通运行监测全覆盖画面;采集路网断面流量及道路拥堵通行情况,绘制场馆周边高快速路、地面道路路网状态图,收集汇总实时数据,并录入交通指挥平台系统,供管理层指挥调度,使得进博会期间的交通出行不仅更加有序,而且方便客商和观众出行。
  去年11月8日早上,第二届进博会进入第四天,轨交徐泾东站瞬时客流超过了2万,创出了历史记录。“马上启动‘3+1’措施,疏散客流。”在进博会交通现场保障指挥中心,调度长、市道运局副局长蔡敬艳看着指挥中心提供的监控画面,根据各方提供的数据,迅速下达了指令。所谓的“3+1”预分流调控运行,即3列载客至徐泾东站,1列虹桥火车站清客,将部分客流分流至17号线诸光路站。指令下达后的一个小时,客流安全有序地得到了疏散。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