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 正文
人工智能促进安检行业转型升级,智能安检未来前景可待
2020/7/29 09:20   中国安防杂志   李红莲   关键字:人工智能 安检行业 智能安检      浏览量:
近年来,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都对安检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管是在机场、高铁、地铁、车站码头、医院等公共交通场所,还是在一些大型活动、展览场所以及政府要害部门,安检检查排爆受到广泛重视,安检的需求体量和作用很大。尤其是今年以来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更加强烈感受到安检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近日,《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审议通过。《规定》明确,北京市医院将建立安检制度,7月1日起施行。这一举措将严防重大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医院治安防控将得到最大保障,也相应带动智能安检产品和系统在医院领域的普及应用。
  近年来,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都对安检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管是在机场、高铁、地铁、车站码头、医院等公共交通场所,还是在一些大型活动、展览场所以及政府要害部门,安检检查排爆受到广泛重视,安检的需求体量和作用很大。尤其是今年以来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更加强烈感受到安检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在国家对安检领域发展的重视以及市场需求大量释放的趋势下,近十年来国内安检设备市场逐渐升温,安全检查技术不断创新,安检领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很多智能安检产品和解决方案在许多公共交通场所,尤其是在机场的日常运作中有效应用。当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持下,安检行业正在经历着一次巨大的变革,安检智慧化提上日程并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那么目前安检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这几年有哪些变化与突破?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如何?仍面临哪些挑战?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等等。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业内三家重要企业,就人工智能浪潮下安检行业的发展变化与机遇等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参 与 嘉 宾
  广东守门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孟豪
  厦门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智慧安防技术总监 陶宏亮
  广东安盾安检排爆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 黄阳
  《中国安防》: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安检市场发展到目前究竟现状如何?
  孟豪:按照传统定义,安检设备一般是指 :“安检门,金属探测器(检测仪),X射线安检设备,炸药(爆炸品)探测器,毒品探测仪,危险品(液)探测仪 (器)”等。按照常规的应用分类,主要有“人检、物检、车检”。911事件后,世界公共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安检政策法规和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安检产品技术的发展,防爆安检产品技术在货物检查、行李物品检查、人体检查和车辆检查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产品逐渐多元化,技术经历迭代升级,市场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发展至近两年,安检市场主要是由传统的、单一的、安检硬件设备行业市场,逐步向“集成化、物联化、智能化”的 “安检行业解决方案”——专业市场过渡、高度整合与同步发展。
  陶宏亮:我国安检市场整体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前两年某些机构评估报告宣称该领域的市场规模就已达到650亿。实际上从目前来看,应该不止这个数字。这种预测很多,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我国十分重视公共安全,二是安检行业得益于我国经济增长与基础建设带来的推动作用。
  安全是我国绝对的刚需,这些年安检市场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未来它将趋于技术多样化、场景化和智能化。特别是智能化的发展,随着与新技术的创新融合,整个安检系统的智能化与大数据结合会更加紧密。
  黄阳: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机场、高铁站、地铁等领域投资迅速增加,我国安检设备应用需求不断增长,行业产销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早期安检产品主要以进口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内安检企业迅速崛起,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外同类产品技术差距也逐步缩小,再加上价格优势,已经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大份额。从应用场领域看,安检设备从早期的政府部门、公检法、机场等领域全面拓展到民用各个细分领域。这几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安检设备随之不断升级,同时在安检中公众的隐私保护和健康保障问题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关注。但行业发展也仍面临不少问题,比如行业相对封闭,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各方企业涌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
  《中国安防》:近两年,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持下,安检产品技术有哪些突破?
  孟豪:在数据、算法和算力的快速推动下这几年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在各行各业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应用。AI已经融入安防行业,对安检而言是一场技术的变革。当前“智能安检”成为安检行业的重要趋势,主要表现出的新特征有:物联网技术与新传感技术的整合应用——如采用毫米波技术的新型周界安全设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应用—— 如“证照合一、指纹对比、人像采集等比对核验”安检应用;医用级成像技术的应用——如“透视式、成像安检门”(当然隐私问题已解决);人工智能(图像分析、人脸识别(网上追逃))广泛应用等。
  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安检行业创新融合,已经实现了多方面、多维度的突破,譬如:对爆炸品的精准分析已成为可能,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守门神科技研发团队目前正计划推向市场的新型爆品分析,可对“爆炸物”实现精准、材料、分量比例等有效分析,填补了这一领域空白。另外,新一代成像安检设备逐步替代传统单一金属安检门;图像识别技术已取代人工识别,对危险品的检测实现自动化;证照合一、指纹对比、人像采集等比对核验功能集合于一体;对比持证人身份证内指纹信息或人脸信息,完成“人证同一”的验证,解决人证不符、冒名顶替等安检问题,信息采集/比对智能化;人体测温(通过红外测温模块或热成像技术)应用,在疫情期间特显新产品的优势及满足市场刚需预期。守门神针对此次疫情推出的多功能门,集“探温、消毒、人脸识别”于一身,不仅可以提高防控工作效率、通行速度、降低人群密集度,还能极大地减少人与人近距离接触式测温引起的交叉感染,实现通过人员和温度间的准确匹配。
  陶宏亮:20世纪60年代安检的概念被提出,人们对于安检有了认知,后经变革发展,逐步应用到了多种行业。如今金属探测技术、X光、离子迁移谱等,都已是安检所使用的成熟技术,这类新技术对违禁品特别是爆炸物类的违禁品检测的精准度在不断提高,但也仅限于违禁品。而其实有些需求一直存在,像卫生检疫无论在海关、航空其实一直存在。因今年疫情的爆发再次走进公众视野,我觉得未来安检不仅仅是狭义的违禁品检测,它可能还包含了病毒生化品的一些检测。因为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加持,携带违禁品或病毒的人查找其实越来越容易,让寻找携带违禁品或病毒的人成为可能。安全的最终目标并非查处,而是预防。在海量数据中寻找蛛丝马迹,关联分析,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快速定位危险人物,再从更多维度考量,如其移动轨迹、接触人员、犯罪处罚信息等,安检数据会越来越结构化、信息会有更多价值。
  黄阳:这两年提得最多的就是AI识别,其中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检测手段,很多场景将人脸识别技术辅助安检,帮助各个场景提高了安检识别的准确度、准确率,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负担的同时,也提升了安全性。比如疫情期间,广东安盾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AI人脸识别等科技对安检门进行迭代升级,让安检设备更智能、更聚焦、更人性化,比如支持戴口罩识别人脸、体温异常语音报警,并实现远程控制等多个特色功能。
  传统安检存在着依靠人工判图、信息闭环割裂、跨部门联动难度大、大数据无法回溯等问题,如今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加持下,已经在逐步向实现自动识别、智能预警、可视化监管、信息同步、统一调度等方面发展,从而比较好地解决安检过程中风控维度单一,无法提前感知风险以及智慧提升安检效率等问题。
  《中国安防》:目前智能安检产品系统在各个细分领域、场景的落地应用表现如何?
  孟豪:这两年在推进智能安检的发展中,智能化安检产品系统在各个细分领域、场景的落地应用情况整体上还是比较理想的,市场的刚性需求呈上升趋势。目前,机场、地铁、高铁、海关、边检、政府重点单位(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监狱)等行业垂直化落地应用比较高、快。医院、学校、社区、大型公共场景(如博物馆、运动场馆、展会、景区)等场景对安检、测温+安检也呈现比较大的需求。特殊行业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在贵重金属制造加工企业(首饰、电子、五金、汽车等企业)的防偷窃检查。
  但整体上来看,智能安检的发展仍有欠缺和有待完善的地方。智能安检设备在社区化、物联化的具体推广应用上,市场上缺少较成熟的、整合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商,可借鉴的案例也不多,厂家在“软”投入力度上普遍不足。所以在推进落地应用中,无论在细分行业还是具体场景,都普遍存在 “数据共享难、获取接口难、标准参差不齐、软件功能不完善、客户预算不足”等通用问题。
  陶宏亮:以机场为例,目前机场是各个行业中对安检推动力度最大或者说最直接的一个行业。这几年国内各主要机场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积极探索智慧机场的建设。其中智慧安检项目得到了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很多机场通过人脸识别、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实现旅客全流程“刷脸”无感通关。机场的无感出行,人脸识别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以前我们每次出行时都需要把身份证拿出来,再结合登机牌使用,这样很不方便。目前我们国家还是以身份证来识别身份为主,而身份证会有丢失或者是被冒用等问题。现在很多机场对新技术一直抱着欢迎的态度,有的机场几乎90%的环节都有科技的应用覆盖。现在某些机场已经开始实现了靠一张脸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环节通行。机场安检可以说是走得最靠前的一个行业,这些落地的细分场景接下来会随着机场行业的发展,在全国很多行业全部铺开。
  目前来看,无论是AI人脸识别、大数据互联等技术的落地,旅客随身行李检查环节已经成功更新应用落地新一代安检产品,相对于上一代产品,无论从流程设计、技术应用,还是旅客体验,都实现了“保质增效”“智能无感”的目标。
  基于当前机场发展的“高安全等级、高服务标准、7x24小时稳定、易用便捷”需求,瑞为为机场打造了全场景的OneID连接,从旅客身份识别到机场管理,覆盖旅客出行各个关键节点,包括刷脸安检、刷脸航显、刷脸登机各个环节。目前瑞为全流程ONEID方案已覆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机场、长沙黄花机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等,是目前国内刷脸无感通行方案落地机场最多的企业。
  黄阳:目前安检设备应用已经深入各个领域,比如2018年人脸识别安检设备已经在广州地铁的部分车站试点运行,2019年北京表示要不断对安检机具进行优化,大力推行一机多通道安检机具的应用,提升安检机单机的安检能力。此外,要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乘客分类安检。研究建立人员分类标准,并形成对应的人脸库,依托人脸识别系统对乘客进行判别,并将信息推送给安检人员,安检人员据此对应采取不同的安检措施。
  而在医院领域,目前安检门、闸机和安检棒、防暴盾牌、防暴钢叉和防暴头盔等安检设备不断在医院中应用,其中在医院的专门通道、门诊、住院部等场景的新安检测温门集成了人体安检、热成像测温、医闹人员识别报警等功能,有效防止管制器具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流入医院,并与公安机关平台联网对接,以及时发现和防控安全隐患。目前医院领域的安检需求不断增多,比如北京最新推出的医院安检规定,这在全国可能会起到一个带头作用。目前全国其他一些地方的医院也在重视和加大这一块的投入。目前普通的一个三甲医院它的采购量至少在几套以上,如果安检设备采购齐全,一个出入口预算在60-70万左右,整个医院的预算至少要100-300万左右。目前全国有三万多家医院,其市场规模不可小觑。近十年安检市场的需求主要是机场、地铁等带动起来,后续在医院、景区、物流以及公共场所的需求将会不断释放。
  《中国安防》:这些年来,我们的安检产品、摄像机等硬件应用日趋丰富,但很多场所的安检人力一直无法降下来,您认为原因是什么?您认为安检市场还存在哪些问题?
  孟豪:近年来,有些场所比如轨道交通的人物同检效率比较低,这与海量乘客出行形成的量、力矛盾十分突出有关系。另外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一是传统安检设备供应商(或称厂家)大部分思维还停留在“ 生产 + 渠道经销 + 直销”的传统商业模式思维上,没有多层次的、深入的满足客户需求;二是安检设备并非“高、精、尖”高科技产品,至少对消费市场、使用用户的普遍概念性理解是这样,除了特种行业的安保、安检刚需性要求购买,在人力降低、效率提升这方面,反而不是客户的首要刚需。目前整个行业都在推进用计算机视觉主导下的“智慧安检”取代“人检”,相信这一天会早点到来。
  整体上看,目前安检市场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安检产品技术门槛低、生产商自主知识产权少,性能与外观设计都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品牌缺乏竞争力,细分专业种类品类少/弱,技术含量相对低;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同时行业缺乏国家级的统一、系统性、标准化 “评价、评测标准”,难以推动市场规模化、标准化。目前推行、引入安检设备评测标准的用户,仅局限于“公安、 机场(民航)、安监 ”领域等。希望国家在行业应用、推广、标准制定等方面,战略性指导与用户购买政策支持等可以适当加大扶持行业力度;企业的研发、人才、税收等方面也有待地方政府的支持。另外安检企业如何打造品牌、积极创新、优化改变销售模式等,都在考验新一代的智能安检设备行业经营者门的智慧。
  陶宏亮: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一些产品技术的提升应用首先是解决效能的问题,当然它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新技术从不熟悉到熟悉,从少数人使用到大多数人都使用的趋势下,其效能会不断提高。对于新产品、新技术公众从接触到熟悉使用是需要时间的,离不开工作人员加以引导。目前虽然智能产品不断落地应用,但智能硬件受到场地环境限制(摄像机安装角度、周围环境光线影响),相关系统数据格式不同、缺乏统一规划、依然存在接入壁垒、可供学习更新的样品库数量不大等等……这需要时间过渡,当这些东西都顺畅了之后,在各个环节所需要的人力会逐渐降低。
  《中国安防》:我们注意到一些有实力的视频企业、AI公司近两年发力智能安检市场,据您观察,这些企业发力智慧安检的主要原因和驱动力是什么?未来的市场格局您认为会是怎样的?
  孟豪:这两年,安检行业的发展赛道出现了一股新的力量,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进的视频厂商研发实力比较强大,他们的进入会带来新的市场玩法,为行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对缺乏研发及技术实力的企业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传统安检企业需要学习和改变,否则很快会被抛下。
  随着视频监控厂商、AI企业的进入以及人工智能的浪潮,国内安检市场的格局或将发生较大变化。比如传统行业企业的垄断地位或将被打破,行业被国内极少数家企业垄断的现象或将发生变化;随着各方势力不断加入安检领域,竞争会日益激烈,同时也会加速行业的洗牌,没有研发实力与创新的小企业会被淘汰,行业整体的质量会逐渐提升;接下来企业会更加注重产品、研发、软件、平台等投入。
  陶宏亮:这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AI算法与大数据概念不仅已经被公众普遍接受,不同行业还做到了实际应用落地。技术的升级推动传统业务模式的思考改变、激发新的需求,需求驱动企业做出对应产品以及解决方案的改变。
  从智能大安防的概念在安防行业兴起之后,目前安防所包含的范围变得更为宽泛。目前安防企业纷纷布局安检行业,为传统安检形式融入了更多的智能因素。AI智能、机器识别、联网报警、数据存储以及远程控制等成为安检行业的新要素、新方向。
  黄阳:个人以为驱动力主要有:一是政策驱动。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行业相关政策,比如比较新的有2017年新版《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新规对民航的人、车、物安全检查做了明确规定;各地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国家邮政局2019年12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规范邮件快件安全检查工作的指导意见》,2020年北京医院安检规定,等等,这些政策规定给安检设备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一向将国家政策作为风向标的安防企业对安检会重视起来。
  二是技术和利益的驱动。我国非常重视安全,如今安检的细分场景越来越多,安检的体量和作用都很大,未来的智能安检市场前景非常可期。另外,如今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时代,面对安防行业的技术革新、用户需求的重大变化、纵横延伸的智能应用、边界模糊的发展趋势,有实力的企业希望通过生态圈战略实现转型发展,安检也是生态圈的重要部分。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领域创新融合的过程中,新进企业希望借助技术优势打造智能安检系统。但据了解,目前部分企业仍主要是OEM为主,对行业的理解和专业性仍有待提高,需要时间去积累、打磨产品和解决方案。
  《中国安防》:对于未来安检系统(或市场)的发展趋势,您做何判断?
  孟豪:国内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深刻变革的阶段,安防、维稳、反恐方面的准备一直没有松懈。为维护和保障社会安全,各省市、地区、行业部门,均不遗余力地加大在安防、反恐领域的“软、硬”件的建设和投入力度。
  放眼全球,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社会治安、反恐冲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范围内刻不容缓地需要加强安全防范系统的建设及安防技术产品的投入。基于以上的市场需求、趋势等的宏观判断,我们认为安检市场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上升的,但被资本关注的程度、业内和国内外同行的竞争也会越加激烈,机遇和竞争并存。
  陶宏亮:从机场这个引领安检风向标的行业来看,目前国内机场民用机场旅客出行已具备“全流程自助出行”条件,以大兴国际机场为例,自助值机设备覆盖率预计将达到86%,自助托运设备覆盖率预计将达到76%。人机交互中,生物特征识别作为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技术在行业的应用普及,会让业主的需求更加精细,随着时间累积,客户也会成为专家,马太效应势必加剧。
  未来市场需要更多更专业的复合型的企业,能够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产品的罗列和生硬的组合,这无论对传统的安防企业还是新型的智能AI企业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黄阳:在智慧安检的发展中,大数据的发展非常重要且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当前不光安检领域,全球都在思考如何从IT向DT发展。DT发展是趋势、是未来。另外,将来在售后体系方面将会更完善。安检市场之前是偏向于冷门的领域,售后不完善,现在安检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万物互联智能化之后,它实现了更多的功能,售后的需求也不断增多,这就需要更及时、更高效地去解决用户的问题,今后售后服务市场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安防》:贵企业在智慧安检领域有哪些核心竞争优势?这两年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孟豪:广东守门神科技集团于2006年进入安检市场,至今深耕行业14年。多年累积的“品牌知名度”和“顾客认可度”较高,目前在国内占有一定的行业市场占有率。集团下属有6家子公司,三个事业部,一个研究院,目前拥有完善的全国性渠道经销、服务网络。守门神科技集团成立以来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坚持产学研结合,具备了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多渠道、多样化整合与合作的能力。近年来,守门神科技自主研发多个拳头产品,技术和功能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安检门“SMS-B6000C,SMS-B8000LCD”系列、安检机“SMS-5030C/ SMS 10080C 系列”等;还有即将推出市场的“新型爆品分析仪”,可对“爆炸物”实现精准、爆炸材料成分、比例等进行精准、有效分析、探测。
  面对AI浪潮的机遇与挑战,守门神科技具备创新和变革的决心和一系列准备,未来我们将突出优势技术和拳头产品,优化商业模式,强化技术研发(尤其在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智能整合、行业解决方案等方面),与核心产品的更新、迭代,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完善服务体系。以“守护中国,安全天下”的使命,推动中国安检产业的发展。
  陶宏亮:瑞为成立于2012年,从成立之初就始终专注在图像视觉分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场景的落地。在技术上,瑞为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识别算法,同时还具有行业领先的光学调优AI+ISP技术等能力,并在2019年由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工信部联合指导的中国首届人工智能竞赛上,瑞为获得了人脸识别项目的最高奖项-A级认证。在场景落地方面,瑞为在机场、园区、商业、车载等领域均有非常不俗的落地成绩,特别是在机场领域,瑞为先后拿下了大兴机场、首都机场、宝安机场、黄花机场等国内1/3机场,是国内机场人脸识别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未来我们还将坚持以AI构建更美好社会生活的使命,继续深耕行业,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新基建的建设做强助推力。
  黄阳:广东安盾2007年进入安检市场,公司是以安检设备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向全球提供综合安防、安检、智慧物联网与大数据服务,目前拥有X光扫描、金属探测、危险品检测等核心技术及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针对公检法司、党政军机关、轨道交通、物流快递等人员密集性公共场所等,众多行业提供专业的安防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
  目前集团下设了四个研发子公司,这两年公司加大了研发的投入,在智慧安检上做了很多工作,我们现在专注于安检设备的研发升级,让不同的团队去负责不同的产业链,定制化满足客户需求。目前安检的人、证、物三合一,包括人脸识别安检门、多台联网,数据服务、智能违禁品登记系统等方面都取得非常不错的成果,应用也比较成熟。
  当前,我们正重点努力向以安检设备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提供商转型升级,打造完整的安检生态圈,以更好地服务用户需求。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