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行业网

首页 > 专家论文 > 正文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2013/9/3 9:12:00   中国安防行业网      关键字: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      浏览量:
城市规划已经把公共安全作为法定要求内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等法定程序提示了从规划人手破解公共安全难题的中国特色途径:发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统一规划、管理、审批,及政府主导建设的制度优势,从安全规划入手系统地构建与城市轨道交通融为一体的安全屏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的人群高度集聚。安全防范困难,遇袭后社会影响大,被作为恐怖分子袭L苦的“软目标”而特别受到关注。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内容是在预防犯罪的基础上扩展为反恐安全,重点在于安全防范技术应用、安全程序和应急预案B引。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提出的保证“安全”仅是运营技术和管理上的安全可靠,而公共安全是属于城市治安管理的范围睁引。在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中,应对非传统威胁的研究仅限于反恐技术的应用,包括提出加强应对恐怖袭击的技术防范、应急预案、人员培训、安全意识和宣传等。

  在实践中是靠大量使用技术防范手段和投入人力来确保安全的,而如何系统地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特性进行应对非传统威胁的公共安全建设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城市规划已经把公共安全作为法定要求内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等法定程序提示了从规划人手破解公共安全难题的中国特色途径:发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统一规划、管理、审批,及政府主导建设的制度优势,从安全规划入手系统地构建与城市轨道交通融为一体的安全屏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体系。

  一、公共安全的特性及防范

  (一)公共安全的特性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特性由运营特性决定,表现为公共开放特性:其流量大、密度高,系统复杂、关联性强;且按照时刻表运营,列车运行空间狭小且封闭,地下线路与地面相连的出口有限;车辆活塞式运行的机械通风效应,乘客和系统运行人员群体混行进出等。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难以实施完善的安全检查措施,也不能牺牲其公共服务特性而采取隔离封闭措施,或者像机场那样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安全。

  (二)公共安全防范内容

  1.在非传统安全形势下公共安全防范的威胁为:企图以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破坏运营秩序或危害社会,以达到造成重大影响或某种目的。

  2.防护对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公共安全特性要求形成以人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资产及其安全需求和所处位置的整体防护。

  二、安全规划的需求

  (一)安全规划的必要性

  1.在不能采用隔离封闭式的安检措施的要求下,需要系统地运用多重和多种安全防范技术和措施构建协调一致的整体防范体系,以达到逐步化解威胁的目的。

  2.系统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使局部威胁容易扩散,以至于影响到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是建立具有不同安全风险的防护对象防护与整体设防的协调一致的途径。

  3.有限的安全投入需要通过规划安排才可能获得最大的安全效果,达到防范技术运用与安全目标的平衡与协调,并避免过度防范或陷入“安全化陷阱”。

  (二)规划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规划是在安全战略和规划原则指导下,系统地运用安全防范技术和措施,满足防护对象的安全需求,达到阻止、发现、延缓安全威胁;在发生安全威胁时能作出最有效的应急响应,实现最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快地恢复服务。

  (三)规划战略

  通过规划战略将防范措施、技术、方法、内容和策略有机地进行组合,来实现安全规划目标。

  1.全面覆盖:安全防范技术全面覆盖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达到无缝隙、无漏洞。

  2.纵深防护:根据防护对象的公共安全风险等级和安全特点,从外向内形成逐步增强的防护体系,或将不同风险等级的防护对象置于多重防护技术系统中不同的位置。最高等级的防护对象置于最严密的防护中心,不同位置的乘客和人员处于相应的防护之中。

  3.部位防护:对于具有特定安全需求的设施和设备的部位,如通风井口、自动售检票系统、独立无人值守的通信设施等,采取专门的安全防护措施。部位防护还应该与纵深防护配合,以提高防护效果,减少安全投入。

  4.综合防护:根据防护对象的安全需求和防范技术的不同特点,将技术防范、实体防范和人力防范进行综合设防,形成由不同的专用技术组成的综合防护体系(见图1)。

  图1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防护

  5.系统集成:通过规划设计将各种防范技术、措施和安全运营信息集成为一个整体信息和控制系统,形成内外协调一致运行的安全体系。

  三、公共安全防范体系规划

  (一)安全分析

  安全分析是确定防护对象安全需求的基本方法,可以通过风险分析的方法评估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

  1.危害识别:识别城市轨道交通各组成部分受到安全威胁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可定义安全危害等级,通常包括经济损失、对潜在破坏者的价值、财产位置特性产生的价值、对社会和乘客的重要性价值等。安全危害等级可分为灾难性的、严重的、一般损失和轻微损失。

  2.风险估计:用防护对象受威胁可能性表示风险,代表防护对象的容易接近程度和抗破坏能力。根据定性或定量判断,采用5级的威胁可能性等级(A非常容易,B相对容易,C困难,D很困难,E非常困难而几乎不可能。)

  3.风险评估:根据危害识别和风险估计的成果,建立防护对象的公共安全风险等级评估矩阵,用风险等级表示防护对象的安全威胁的严重程度(见图2)。

  注:H为非常严重,S为需认真对待,M为一般风险,L为低风险。

  图2公共安全风险等级评估矩阵

1 [2] [3

相关专题: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