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移动报警面临的发展瓶颈与问题
2019/8/7 09:13   中国安防      关键字:大数据 移动报警 瓶颈      浏览量:
移动报警是在传统报警行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虽然两者在功能上相似或者相同,但实现功能的路径却存在明显的不同。传统报警设备运行的模式是当报警装置被触发后,设备将相关信息传递给警务处置人员,而移动报警是警情发生后,设备会将详细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传递给多个主体,并为警情处置提供详细的追踪视频信息。
  大数据时代的移动报警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内容,除了要把握当前市场化发展的机遇以外,还要对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有清晰的认知,以保证市场发展的稳定、持续。综合而言,大数据时代的移动报警发展所遭遇的瓶颈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一、移动报警发展理念滞后

  移动报警是在传统报警行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虽然两者在功能上相似或者相同,但实现功能的路径却存在明显的不同。传统报警设备运行的模式是当报警装置被触发后,设备将相关信息传递给警务处置人员,而移动报警是警情发生后,设备会将详细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传递给多个主体,并为警情处置提供详细的追踪视频信息。

  移动报警与传统报警的差异决定了传统报警行业的发展理念并不完全适应移动报警发展的需要。并且传统报警经过长期的发展,传统报警运营的产品、市场基本上趋于稳定,报警产品和服务所面向的客户也以中小企业、商铺等常规经营性场所为主。虽然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借助用户的使用习惯维持发展,但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对智能化报警需求的日益凸显,传统报警运营理念逐渐成为限制大数据时代移动报警发展思想包袱。同时,传统报警行业的发展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即厂家生产报警装置,商家出售报警装置,用户则适用装置,这种产品与服务的割裂使得各主体之间缺乏密切的交流互动,导致厂家和商家对用户需求缺乏准确、深入的把握,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大数据时代移动报警装置的开发、生产和应用。

  二、移动报警成果转化效率低

  大数据时代的移动报警发展是基于先进、强大的移动报警技术基础上实现的,这就使得从事移动报警装置研发的人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装置设计与制造功底以外,还要精通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够通过语言编程来实现搭建各种功能的实现桥梁。

  就目前来看,我国在移动报警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相对比较小,更多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学术领域,这些成果虽然是基于特定的模型假设基础上进行的技术性开发,具有科学、完善的实现路径,但仅局限在学术研究方面,在成果的产品转化方面存在较多的不足。而造成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成果转化的技术性要求比较高,并且转化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加之市场需求情况的不明朗,使得多数市场主体处于观望的态度。

  三、移动报警发展遭遇诸多壁垒

  目前我国移动报警行业的发展遵循的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即由处于不同节点的主体承担相应的移动报警发展功能,这虽然细化了移动报警发展的分工,使各主体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精耕细作,但也增加了产业链中各主体之间的协调难度。尤其是在设计到高尖端的技术方面,移动报警整体的发展容易遭受市场主体乃至政府的壁垒限制,从而失去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同时,移动报警链条中既涉及电信运营商等第三方主体,也涉及公安机关等政府公共服务类机关,这种多元主体参与的移动报警发展格局容易造成各方利益的交叉,进而限制移动报警业务的快速发展。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