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行业网

首页 > 行业研究 > 正文

深圳和杭州安防产业竞争对城市政策的启示
2015/6/1 11:28:00   新浪博客      关键字:安防产业,竞争,城市政策      浏览量: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各地的重要考量。产业怎样才能在一个地方落户生根,在与其他城市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方政府可以从那些方面采取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成为地方政府关心的重要问题。

    研究深圳和杭州两个城市安防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历程,分析这一最早兴盛于深圳的产业缘何最终被杭州迎头赶上?在产业兴盛交替的背后,又有着哪些不同的城市基因?可以为思考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安防产业最早是在深圳开始起步发展的,之后迅速带动了全国安防产业的发展。作为安防产业的发源地、产品集散中心和生产制造基地,同时也是国际安防产品采购中心,深圳大大小小的安防企业已达4300多家,而杭州市仅有1000余家安防企业,在安防企业数量及从业人员队伍上,深圳实居首位。这些年来深圳也一直将打造安防之都作为目标。然而,随着杭州的崛起,深圳安防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杭州市如何实现赶超的呢?

  首先是杭州在安防产业研发领域的“厚积薄发”,推动产业实现了对深圳的赶超。虽然深圳是中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方,但在安防产业的研发上,两地却是另外一种境况。深圳一家普通的安防企业,研发团队一个月的投入在10万-20万,而这个企业一个月的投入资金在150-200万,研发占比10%不到。由此导致深圳的企业只能做低端的产品,无法达到高端项目的要求,如一些政府项目,这样就落后了。深圳这些老板专注赚钱,对企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再加上资金瓶颈,因而大都舍不得在研发上投入,这就为企业持续发展留下了短板。

  相比之下,杭州的安防企业则非常注重研发。龙头企业海康威视近年来平均的研发投入达到营收的7-8%,去年超13亿元,一共有超过5000名的研发人员,并在全国有五大研发中心,大华公司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40%左右。杭州高新区(滨江)已经形成了包括安防软件开发、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工程设计等较为完整的现代数字安防产业链,更多的是高端的研发。

  市场的后发位置,倒逼杭州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浙江的市场小,与北京、深圳等地的安防业相比,在集成和工程领域就没有优势,所以浙江的企业只能做技术、做产品,在高技术领域,谁拥有技术,谁就拥有市场。与此同时,杭州拥有很好的创业环境。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都是上市公司,员工从上市公司离职,将股份变现以后,有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自己出去创业的特别多。并且还是跟安防产业紧密相连,与老公司进行差异化的竞争,并完善了安防产业技术链、产品链、服务链。

  第二是政府的扶持。虽然杭州、深圳都标榜“大市场小政府”的定位。但是安防产业的发展中仍然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特别是政府项目创造的需求,对于安防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安防产业的发展壮大跟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爆发式的市场需求密不可分。2004年,杭州市被公安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这为安防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浙江省计划要在县以上城市逐步都安装街面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浙江安防市场又得到新的扩充。近水楼台先得月,浙江本地安防企业也将最先获益,杭州更不例外。

  而在深圳企业看来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分到平安城市、智慧城市这杯羹。拥有国企背景和政府关系的企业,更容易得到政府扶持与垂青。一些项目从政府招标开始,比如标书上写着只能用国产的产品,因为涉及到国家安全,只能用民族产品,所以就指定海康、大华。这让不少有外资背景的深圳企业看着干着急。还有一些地方企业从成立起,就是政府一手指定的品牌。

  虽然深圳安防产业在研发和政府项目上已经落后于杭州,但是由于产业先发优势,仍然在产业链配套上处于优势,这正是杭州安防产业要着力追赶的地方。作为全国乃至全球安防产品交易中心,深圳拥有全国最大的安防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太平洋安防市场,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平台,1000多家生产企业的数万种安防产品在这里集中交易,年成交额超过百亿元。全国几乎所有的主流安防企业,都密切地保持着与深圳安防市场的联系,有些将生产基地建在深圳,如北京汉邦高科等;杭州的海康威视也在深圳设立了分公司。

  这正是让杭州羡慕的地方。深圳和杭州不同的是,深圳总部型的企业很厉害,华为、腾讯等,杭州缺少这样的企业,杭州则希望能多几个像阿里巴巴、海康威视这样的大企业。这是杭州发展的一个方向。杭州高新区(滨江)在2013年制定的安防产业五年发展目标是希望能够做到千亿级的产业。目前这个目标已经达到了500亿,特别是这三巨头的增长速度到现在为止都还保持在50%左右。

  从深圳和杭州安放行业的竞争历程来看,某一产业能否在一个城市获得竞争力,关键在于研发创新能力和产业链多样化水平。杭州正是凭借深耕研发环节,才在安防产业发展中后来居上。而培育产业链的厚度,则是杭州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政府适时推动,特别是依托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升级,为产业创造需求,也是推动本地产业发展的关键。这些因素都是城市推动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关专题: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