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行业网

首页 > 行业研究 > 正文

矛利还是盾坚 防弹衣真的是刀枪不入吗
2007/5/30 9:38:00   青年参考   本站编辑   关键字:防弹衣      浏览量:
有矛就有盾,自从原始的火药枪诞生之日起,防御方就一直研究相应的对抗手段。今天,随着防弹衣成为战场上最重要的单兵装备之一,人们对全副武装的军人迎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的场面逐渐习以为常。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甚至出现身着防弹衣,中数十弹仍毫发无损的情景,很有几分“刀枪不入”的感觉。那么,现实中的防弹衣真有这么大本领吗?

     有矛就有盾,自从原始的火药枪诞生之日起,防御方就一直研究相应的对抗手段。今天,随着防弹衣成为战场上最重要的单兵装备之一,人们对全副武装的军人迎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的场面逐渐习以为常。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甚至出现身着防弹衣,中数十弹仍毫发无损的情景,很有几分“刀枪不入”的感觉。那么,现实中的防弹衣真有这么大本领吗?

     曾经只能防御弹片

     防弹衣开始列装部队,要追溯到二战期间。当时,各参战国都曾开发出不同种类的防弹衣,主要是在多层尼龙布中缝入金属板,实现对士兵躯干部分的保护。这些早期的防弹衣结构简单,在实战中能防御炮弹破片,然而过分笨重,得不到士兵的欢迎,只能配发给飞行员或扫雷工兵使用。

     此后,军工部门逐渐把重点转向合成材料方面。历来重视单兵防护的美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分别为其陆海军装备了全尼龙防弹衣和玻璃钢材质的“多隆”防弹衣,并大量投入朝鲜及越南战场。实战测试表明,它们确实比以往的型号更轻便,穿着起来也比较舒适,但仍然不能应付弹片以外的威胁。北京的军事博物馆里,就陈列着被志愿军狙击手击穿的美军尼龙防弹衣。

     高强度的“凯夫拉”

     这样的局面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有所改观。1971年,美国杜邦公司成功研制出新型复合材料——“凯夫拉”,其强度比钢铁高5倍,而且比以往的任何材料都轻。

     据统计,标准的“凯夫拉”防弹衣能够有效抵御手枪和冲锋枪的近距离直射,可将士兵伤亡率降低50%以上。不过,面对威力更强的步枪子弹,仍需借助某些辅助手段。以驻伊美军目前普遍装备的“拦截者”防弹背心为例,为应付武装分子的袭击,美军士兵往往在躯干前后部位分别加装重达1.8千克的保护插板,这样才能在对方AK47的火力下确保自身安全。美军声称,穿着此种“复合型”防弹衣的士兵,曾有遭俄制SVD狙击步枪命中而幸存的记录。但官兵们抱怨说,虽然经过改进的防弹衣性能更加优良,但却更重了,穿上以后行动不便。如果再携带通信设备、武器等,官兵们在需要脱离险境时就会增加生命危险。

     “矛利”还是“盾坚”

     与二三十年前相比,现代防弹衣在历次局部战争中的表现堪称卓越。事实上,尽管防弹衣在多数时候能够避免子弹穿入人体,但中枪者的身体还是会因吸收后者的能量而受钝伤。如果冲击过大,骨折或脏器受损将无法避免。按照美国人自己的说法,“即使穿着防弹背心,子弹击中你后,仿佛一个8磅大锤重重砸在胸口,你会向后猛倒,可能断几根肋骨,同时由于头部惯性,颈项薄弱,颈部神经被压折,你会晕过去。如果击中头盔,就是没击穿,头盔变形也会夹碎你的颅骨。”

     进攻与防御双方的力量,始终在追赶和超越的循环中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实践证明,防弹衣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士兵的生存能力,但在同枪弹的对抗中始终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所谓“刀枪不入”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新一代单兵装备和高性能弹药的登场,“矛”与“盾”之间必将展开更加激烈的较量。 
 

相关专题: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