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行业萌芽起步阶段-产品技术及企业状况
2022/8/20 14:36   中国安防行业网      关键字:萌芽起步 产品技术 企业      浏览量:
产品技术以探测、报警及实体防护为主,视频监控开始由国外引入并起步发展。这一阶段较早进入安防行业的企业,主要有国有科研单位和军工企业、外资及中外合资企业以及逐步兴起的民营企业。随着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行业产业链形态逐步形成,制造商、代理商、工程商均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分别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企业群体。
  最初,安防产品是满足重点单位的安全保卫需要。随着社会安全需求的增加,逐渐形成了按市场规律运行的安防企业群体。安防行业的技术进步以及安防企业的不断发展,也是推进安防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初期的安防行业,技术上以传统的实体防护、机电及少量进口的电子产品为主。

  伴随着安防行业起步发展,行业形成了初步的产品技术形态和产业链形态。产品技术以探测、报警及实体防护为主,视频监控开始由国外引入并起步发展。这一阶段较早进入安防行业的企业,主要有国有科研单位和军工企业、外资及中外合资企业以及逐步兴起的民营企业。随着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行业产业链形态逐步形成,制造商、代理商、工程商均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分别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企业群体。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企业有公安部一所及下属企业、国营亚光电工总厂、上海德福光电技术公司、322研究所等,境外企业有美国C&K、香港联视等。1987年,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严厉打击社会犯罪的行动,在客观上推动了防盗安全门与防盗保险柜等安防产品的需求,刺激了大量的实体防护产品企业的发展,出现了“盼盼”、“铁马”、“飞云”、“筑城”、“美心”等知名的防盗安全门民营企业。
  在初期发展,由于国内安防报警产品遇到了误报率高等一系列技术瓶颈,因此在市场上主要以国外产品为主导,仅美国C&K公司在1989年到1992年期间,就占据了80%的中国报警产品市场份额。
  代表性产品和企业
  国内最早的微光摄像机(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20世纪70年代初,微光摄像技术在国际安防领域居主导地位。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以下简称“一所”)基于其在电真空、半导体、电子线路和光学等方面具有的技术工艺基础,开展了微光摄像管、微光镜头及微光摄像机的研究。最初设计生产了YW75、YW90、YW150、DW150微光电视镜头系列,该产品适合在夜间对较远目标进行观察。随着紫外电视和照相装置在生物学、地质学、医学和核物理等各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一所还设计生产了ZC60、YZ25紫外光摄像镜头,解决了人眼不能看到的紫外线图像进行近距离电视观察和拍摄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一所研制了焦距最小,视场超广角达102°的YX4.5小孔镜头,在当时属国际首创。1987年,一所又研制了能根据外界亮度变化自动改变光程大小的SXZ系列自动光圈新型电视摄像镜头。它是国内首创的小孔镜头系列的换代产品,技术指标接近或达到了国际80年代同类产品水平,曾出口美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1980年,一所在微光摄像管的研制上又有了新的突破,研制了当时国内最小的SIT微光摄像管GD3、GD3A型微光摄像管,该项目1990年曾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公安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2年,一所的EXZ3.5自动光圈小孔电视镜头,能够在很大环境范围内提供高清晰、高保真度电视图像,该镜头曾在当时预防犯罪过程分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内最早的防盗保险柜(“虎牌”保险柜厂)
  “虎牌”保险柜厂是国内最早生产保险柜的企业之一。“虎牌”保险柜厂前身为河北省武邑县保险柜厂,1979年建厂,1993年更名为河北虎牌保险柜厂。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加强企事业单位的防盗安全,为“虎牌”保险柜创造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其系列产品屡获殊荣,产品在当时被广泛应用在银行、企事业单位财务、文博系统等。虎牌保险柜对中国早期金融领域、文博领域的安保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内最早的微波多普勒报警器(国营亚光电工总厂)
  1981年7月,为扩大小功率微波固态源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国内第一台利用军工技术研发的微波多普勒报警器出现。该产品由60年代创建的国内电子工业骨干企业——国营亚光电工总厂生产。在其负责人杨和声的带领下,荣志一、谢家德、汤泰来、陈永文等参与了具体研发工作。1982年底,研发组编制“微波多普勒报警器研制报告”,由四川省四机局以及成都市公安局主持通过设计定型,并获得1982年度电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对当时安防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实验数据为相关安防产品标准、质量控制等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
  该产品批量生产后,应用于中国军事博物馆、西藏布达拉宫、天安门、正阳门、艺术博物馆等重大安防工程建设中,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内最早的对民航登机旅客、行李进行公开安全检查的设备(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1974年,根据公安部领导的指示,一所开展了防爆安全检查技术的研究工作,重点研制用于安全检查的X射线检查设备以及金属探测设备,主要是针对隐藏在信件、邮包以及行李物品内的炸弹、金属等危险品的检查。为了解决可以长时间观察X射线图像的问题,1976年至1980年,一所先后研制成功高灵敏度电子轰击硅靶摄像管、图像存储管、电视图像存储器、微光电视摄像机、储像和录像系统、硫化锑摄像管、高灵敏紫外摄像管、2/3寸摄像管和摄像机、通过式金属武器探测门等系列产品。
  我国分别于1981年4月1日、11月1日起对民航机场国际航班、国内航班的登机旅客和行李实施安全检查。之后低剂量脉冲式X射线检查设备、自动型低剂量脉冲式X射线检查设备、便携式X射线检查设备以及第一代通过式金属探测门开始进入批量生产,并首先用于首都机场航班的安全检查及毛主席纪念堂工程,并陆续在国内11个机场使用。
  1986年,一所和德国海曼公司进行了首次技术合作,生产出满足机场需要的、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单通道、双通道X射线检查设备。
  国内最早的防盗门企业(“盼盼”防盗安全门)
  20世纪80年代,实体防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逐渐呈现“三铁一器”(铁门、铁锁、铁栅栏、报警器)的局面。安全防盗门(钢制门)取代传统的入户木门,在实体防护领域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这一阶段比较突出的品牌有“盼盼”安全防盗门。“盼盼”创业于1982年,是辽宁省营口市的一家民营企业;1996年完成公司制改造,成立盼盼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初成立盼盼安居股份有限公司。“盼盼”防盗安全门以广告打天下,其系列产品在我国实体防护历史中写下了重重一笔。“盼盼”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同行业前列,被推荐成为同类名牌产品,同时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安防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国内第一台红外线探测器(上海德福光电技术公司
  198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组建成立上海德福光电技术公司,研发生产被动红外(红外及红外微波双鉴)、主动红外(单束及双束)探测器等5个品种的产品。1986年该公司与日本陶瓷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上海尼赛拉传感器有限公司,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提供的红外滤光片科研成果、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日本陶瓷株式会社提供的生产传感器设备、工艺技术和管理经验,生产用于入侵探测器的热释电传感器。该传感器研制成功后,销量约占当时世界范围的60%,居于首位。上海德福因此而成为国内较早规模化生产入侵探测器的企业。
  国内早期的国外报警器品牌(美国C&K公司)
  美国C&K公司是一家生产开关的专业公司,成立于1957年。1978年开展安防业务,在世界范围内有28个分支机构,1986年进入中国市场。1987年华美公司在公安部一所召开了产品推介会,将美国的C&K公司引入中国大陆,从此开始了其在中国销售报警器的业务。香港企业家郭思琳是将C&K引入中国市场的“领路人”。早在1988年,郭思琳就进入C&K,并开展了一系列早期中国安防的调研和营销工作。1990年C&K公司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王极新担任C&K北京办事处主任。1993年深圳展会后王极新升职为中国区总经理,负责建立和管理全国的办事处以及中国市场推广及销售工作,之后又建立深圳办事处和厦门办事处。1992?1997年间,C&K产品在中国处于垄断地位,“C&K”品牌也一度成为了安防的代名词。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