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安防百亿新市场:电子警察更迭催生新商机
2020/12/3 11:19   中安信联      关键字:AI 安防 电子警察      浏览量:
伴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我国交通管理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创新和探索之路。电子警察系统的迭代升级发展,也成为我国交通管理和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一个缩影。AI+安防让各大应用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电子警察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更新迭代,势必催生新的商机市场。
  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发达国家在1960年开始研究并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ITS)概念。ITS 是交通、计算机、信息、通信和系统科学与工程的有效结合,能最大限度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一般的城市道路监控主要有两个模块,一块是传统意义上的安防监控,另一块是交通监控。
  智能交通把交通信息统计系统和电子警察执法处罚系统引入到城市道路监控中,实现了城市道路的点面结合式监控,提高了城市整体安全防范水平,缓解了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加强了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降低了恶性事件发生率。
  电子警察解决“最后一公里”
  电子警察全名为“智能交通违章监摄管理系统”,通常被称为电子眼,因为它像一双眼睛时刻关注机动车闯红灯、逆行、超速、越线行驶、违例停靠等违章行为,实现全天候监视,捕捉车辆违章图文信息,并根据违章信息进行事后处理。
  据数据显示,电子眼白天抓拍率可达95%以上,晚上也能保持在90%,不仅缩短事故交警奔走查找监控的时间,解决事故追逃“最后一公里”难题,还可以依据完整视频图像还原事故整个过程,不再因为监控设备角度、分辨率等问题出现盲区和画面模糊等问题。
  电子警察执法处罚系统技术含量很高,能对“超速、逆行、闯红灯、禁停、压黄线、抢占公交车道等违章现象进行准确、稳定、自动、全天候的监控、执法和处罚。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出现大大缓解了车辆数量大与警力少和警务人员劳动强度大的矛盾,对人为违章引起的交通事故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近几年,在政策和市场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电子警察产品生产企业不断增多,应用电子警察技术的道路数量持续上升,促使中国电子警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电子警察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电子警察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2019年,中国电子警察市场规模达到131.73亿元。
  几大发展阶段
  从十几年前电子警察的概念出现开始,占据主流的都是基于智能视频技术的方案,随着包括运算芯片、智能算法、感光器件等核心软硬件技术的进化,电子警察也经历了好几个发展阶段:
  2010年以前:分体式电子警察时代
  早年的电子警察,曾经有着一个庞大绵长的产业链:工控机、图像卡、线圈监测器、补光灯、交换机、智能算法、摄像机等等。这个阶段虽然产业链的复杂度,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精简,每个元素也经历着更新换代,但总体上,还是将一些专用/非专用设备整合成一套方案,来满足电子警察的基本需求。
  2010年至今:一体机主导下的电子警察
  早期的电子警察方案总体上过于复杂,成本不经济、效果不理想。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一体机形态的智能电子警察相机开始出现,这类相机软硬件高度整合,内嵌算法,无论是在性能指标上,还是在功能多样性上都胜过以往。
  当然,一体式电子警察相机出现以来也是一直在进行迭代,成像方面,一体机的像素从200万到500万,再到现在的900万甚至4K。功能方面也在不断扩充,从基础的闯红灯、逆行、压线等基本违章管理功能,扩展到不礼让行人、大弯小转、左转不让直行等,乃至行人、非机动车的不文明交通行为亦尽入监测范围;除此之外,部分一体机还可进行车流量监测、车道占有率、平均车速等交通信息采集,进一步协助交管部门优化道路管理。
  新时代电子眼“黑科技”
  随着AI、物联网的发展、应用,电子眼不单是一个摄像机,它内含许多“黑科技”,协助交通部门管理道路交通,是智慧交通建设必不可少的设施。
  车牌识别系统
  车牌号是车辆的身份证,它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决定车牌识别系统成为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超速抓拍系统中,需要将车牌号和车主信息的进行比对后再处置行为,所以车牌识别系统搭载于电子眼中是必不可少的。
  车牌识别系统包含光学、电器、电子控制、数字图像处理、计算视觉、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
  现如今,车牌识别技术除了拍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如:违反交通信号指示、不按规定方向行驶、不按规定掉头、违章变道、违反停车规定等行为外;还在各个场景被广泛应用,如:电子警察系统、治安卡口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平安城市系统、移动手持收费设备、警务通系统等多个应用场景。
  与传统的超速监测方式相比,车牌识别系统不仅可以节省警力,降低执法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还能极大地减少因超速引发的交通事故。
  超速抓拍系统
  超速抓拍系统应用雷达测速仪、变频摄像机和智能视频触发技术,可以对行驶车辆进行全天候24小时连续监控;采用小角度雷达测速,自动识别所有通过设定区域内的车辆,监测其行驶速度;当检测出违章超速行驶车辆时,利用上述的车牌识别系统进行抓拍,将违章车辆号码、时间、地点、车速等信息叠加到图片上并实时传送到中心或后端检查站,同时将系统抓拍到的该车两幅图片,经远程传输后存入后端工控机并根据用户需要提供终端触摸屏查询。
  超速抓拍系统的应用有效地治理违法超速行驶行为,使驾驶员严格按道路限速规定要求行驶,减少由于超速引起的交通事故与违法现象。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
  除了超速行驶会造成道路交通事故,闯红灯造成的交通事故比例更大,所以电子眼中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有效规范机动车驾驶行为。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常安装在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和路段上,并对指定车道内机动车闯红灯行为进行不间断自动检测和记录的系统。当车辆顺序通过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后,对应的闯红灯行为违法图片传输到终端主机上,终端主机通过图片对应的车道方向属性和车牌识别结果,把相同号牌车辆的闯红灯行为图片(含驾驶人面部特征)匹配合成,形成完整的包含车辆头部、尾部及驾驶人面部特征画面的合成违法图片,最终达到辨别闯红灯违法行为的目的。
  与超速抓拍系统不同的是,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抓拍的违法照片,将人脸信息通过公安数据库进行对比,匹配出具体车牌、车辆信息,而不是通过车牌识别系统抓拍、比对、取证。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判定方法也能有效地判断电动车的违法行为,将违章的驾驶员的人脸信息上传到公安大脑,精确地识别、匹配违章驾驶员的身份信息后依法依规追责、处置。
  闯红灯“人脸识别”
  此外,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治理“中国式过马路”陋习,行人闯红灯也步入了“刷脸”时代。以多部大角度抓拍摄像头、语音提示系统、个人信息对接公安系统常住人口库、LED显示大屏等组成的行人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应运而生。当行人闯红灯时,自动识别抓拍系统会对闯红灯的市民进行抓拍,并将数据上传到大数据侦查实验中心,核实真实身份,并实时在电子大屏上对违法人员进行曝光。
  闯红灯抓拍系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规范文明城市交通秩序,提升机动车、电动车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
  AI赋能电子警察
  由于AI技术的成熟应用,我国电子警察系统的应用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相比之下,AI电子警察比人的判断更准确,失误率更少。
  AI前端摄像机借助深度学习,通过机器视觉,能实现交通违法行为的分析判断,可以对车辆、人脸进行识别,对数据进行储存,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可以对几十种违法行为进行分析和取证,从而完成对交通违章违法行为的研判和取证。
  此外还可以实现对重点人、重点车的精准交通管理。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应用,和人脸数据库的建立完善,一些城市开始在交通路口上启用行人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针对行人和非机动闯红灯等违规行为进行抓拍,并现场曝光。
  基于AI的电子警察,智慧化能力大大提升,使城市高峰通行效率大幅提升,道路事故拥堵报警大幅下降。
  伴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我国交通管理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创新和探索之路。电子警察系统的迭代升级发展,也成为我国交通管理和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一个缩影。
  AI+安防让各大应用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电子警察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更新迭代,势必催生新的商机市场。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