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将形成万亿级别大市场
2019/10/16 10:35   第一财经网      关键字:智慧城市 万亿 大市场      浏览量:
随着我国城市管理进入到精细化、服务化的新阶段,以及科技跨越式的进步,如果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智慧城市行业将会形成一个万亿级别的大市场。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做出了以下思考: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若干个“超级大都市”以及遍布全国的现代化城市、乡镇,建立起成熟的高速路网、高铁线网、航空枢纽以及大型港口。
  基建投资:稳定经济不可或缺的手段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以地方政府债券与市场化方式实施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急剧增加,其中2015年两者合计约5.1万亿元;2016年、2017年达到峰值,均超过10万亿元;2018年受PPP相关政策收紧的影响,总额回落至约7.4万亿元。
  当前我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促进就业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也为GDP增长提供了动力。2018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既不过度依赖投资也不能不要投资、防止大起大落的原则,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保持基础设施投资仍是稳定经济不可或缺的手段。
  但与此同时,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我国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比较完善,进入“补短板”阶段,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高强度的基建投资已成历史,在基建投资的边际效益趋减的情况下,传统的“铁公基”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已经相对有限。
  “智慧基建模式”已悄然而至
  在此背景下,201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即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该会议还称,随着当前科技与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型基础设施具有无穷的发展空间与投资潜力,将大大推动新的经济动能和传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在未来一段时间为我国经济的内生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新型基础设施”并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的概念,它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外延与深化。智慧城市强调的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各类通信终端融合,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其中在2013年1月、2013年8月、2015年4月,住建部分别公布了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累计290个城市。而实际已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地级以上城市、区县数量合计已达上千个,累计投资规模超过5000亿元。
  在过去10年间,虽然从2G已经跨入5G时代,科技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力推动了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投资规模增速也很快,但不容否认的是,作为基础设施发展新方向的智慧城市领域,现阶段投资规模有限,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看上去更像是个小众领域。
  以采用PPP模式实施的基础设施项目为例,根据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的数据,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入库项目9036个,扣除掉以传统基建为主的智慧园区项目,真正的智慧城市项目只有113个,实际占比仅1.25%。PPP有例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成交各类政企合作项目10032个,其中智慧城市项目为276个,实际占比仅2.75%。
  新基建引领下的智慧城市难在哪里
  从以上数据可以窥见,作为基础设施发展新方向的智慧城市领域,一方面未来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前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其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城市管理各部门割裂,信息碎片化。目前大多数智慧城市项目主要以城市管理、政府政务、城市大数据、交通应急安防等偏管理的方向为主,政府管理和信息收集的功能远大于为公众提供服务。并且城市管理相关的数据在各部门间缺乏整合和共享,难以发挥智慧城市的整体效益。
  第二,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成本大而收益小。从PPP项目的成交情况来看,大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仍以政府付费为主,缺乏经营性,即使包含少量的使用者付费,其收费难度也普遍较大,使用者的付费意愿偏低,缺少收费的权利依据。这实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未来仍需探索由市场主导的可持续运营模式。
  第三,重技术而轻服务,公众体验感较低。很多城市地方政府将智慧城市建设视为政绩,多强调信息的收集、展示,缺少针对城市管理具体问题的应用创新,缺乏解决市民和企业日常困难的服务改进,进而使市民和企业难以感受到智慧城市的存在。
  以上三方面的困难严重制约着现阶段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难题,是未来智慧城市行业持续前进的关键。
  智慧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新方向
  随着我国城市管理进入到精细化、服务化的新阶段,以及科技跨越式的进步,如果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智慧城市行业将会形成一个万亿级别的大市场。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做出了以下思考:
  第一,引入企业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投资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不同于传统基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复杂性、系统性工程,且资金需求大,传统的政府自建自营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投资需求,引入企业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通过市场机制挖掘城市管理真实的需求。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项目,都是政府一方规划出来的,缺乏市场化的验证,最终脱离市场需求很可能成为摆设,因此我们认为优质的智慧城市项目,应该从城市真实需求出发,站在市场的角度予以挖掘。
  第三,地方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城市管理说到底还是政府的职责,因此地方政府的角色不可缺位,不可全盘推给企业,例如所获取数据的使用、保证长期可持续的运营、知识产权的认定、对企业收费权益的保障、民生服务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都离不开政企双方的协商与合作。
  在5G技术的支撑下,万物互联的时代已到来,政府进行城市管理的技术手段与工具平台都将焕然一新,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成为核心抓手,引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方向。
  (作者系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湖南、河北等省PPP专家库专家)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