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 正文
华为全息路口,让交通的每一条脉络都清晰可见
2020/6/2 09:31   ITS114      关键字:华为,全息路口,交通      浏览量:
5月25日,华为HoloSens下一代摄像机暨2020年新品发布会召开,为今年到目前为止略显平淡的智能交通管理行业平添了几分亮色。本次发布会推出了六大新品,包括全新的下一代“四无”生态型摄像机以及超高密智能视频存储平台、AI超微光卡口摄像机、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AI双模球型摄像机和5G摄像机等产品。
  数据,还是数据
  如果要给最近几年的“智慧交管”行业发展重点提炼几个关键词,第一时间浮现您脑海的,会是哪几个?若是ITS114来选,“交管大脑”、智慧路口、信号控制优化,将会排在前三。有意思的是,这三个发展重点,实际上又相互关联。
  这几年支撑智慧交管不断创新的源动力,不是单个前端设备的智能化发展升级,而是基于算力的提升和算法的丰富,因而采集到了更为全面、精准的数据,从而让庞大的多源数据根据需求流向各交管业务系统,不管是“大脑”还是路口。
  观察目前已投入运营的“交管大脑”架构,“大脑”的形成和发挥作用,技术上都有几个通用前提,一是全域感知,主要指全面的、高质量、稳定的交通数据采集;二是建立一个跨业务的交通管理动静态数据池,多业务共享;三是具备丰富的处置、指挥等解决方案,并能够自动研判、预警、生成解决方案等等。
  而一个智慧路口应该具备哪些功能?有专家曾总结过:智慧路口就是通过路侧赋能,让数据、算法和算力这三大要素靠近外场道路和终端用户,实现路口本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及时反馈,最终实现外场道路的全息感知、万物互联和路口自我智能管控。
  很显然,不论是“交管大脑”还是智慧路口,都讲究交通数据的全面感知。而路口作为交通管理的重要节点,也是拥堵常发的节点,其数据的获取,不仅可以用于交通安全执法、事故快速处理,用于路口的渠化优化、信号控制优化以及拥堵缓解,还可以用于“交管大脑”感知全域交通运行状况,用于某些重点路口,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交通管理工作关键路口。
  实际上,路口的交通数据采集一直在发展创新,从依靠单一传感设备感知,如线圈、地磁、视频、雷达等等,到后面视频+雷达、视频+线圈、视频+射频等组合式流量采集方式;从只采集机动车车流量数据,到采集包括非机动车流量、行人过街数据;从只采集机动车的流量和车牌,到采集机动车的车牌、车辆类型、速度、转向、单车道流量等,一直都在变化。
  为什么会变化?因为交通管理的精细化需求在驱动,也是“智慧交管”下的“大脑”和智慧路口的全域感知需求在驱动,是更安全、更高效的通行需求在驱动。
  那么,怎么让路口的交通数据采集更为全面,让采集到的数据更能清晰体现路口的交通流特征?
  ITS114认为,要满足智慧路口的全息交通数据感知需求,产品至少有几点需要具备,一是全面的数据采集,二是全天候工作的能力,三是边缘计算节点能够满足大量数据计算处理的需求,四是能够支持(预留)未来基于DSRC的车路协同、汽车电子标识等系统的数据交互需求(接口和算力)。
  有这样的产品吗?有,华为全息路口解决方案!
  40+种交通管理业务数据
  5月25日,华为HoloSens下一代摄像机暨2020年新品发布会召开,为今年到目前为止略显平淡的智能交通管理行业平添了几分亮色。本次发布会推出了六大新品,包括全新的下一代“四无”生态型摄像机以及超高密智能视频存储平台、AI超微光卡口摄像机、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AI双模球型摄像机和5G摄像机等产品。
  盘点整场发布会,ITS114感受到了华为新产品的两个重点支撑,一是算力算法,通过算力的提升支撑数据的采集分析,支撑算法的加载,典型产品包括超高密智能视频存储平台、超微光卡口以及AI双模球型摄像机;二是通信传输技术在智能视频设备、方案中的应用,包括5G摄像机和“四无”生态型摄像机,“无网”的子母机产品,令人印象深刻。而在华为同时发布的十大场景化解决方案,ITS114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全息路口”,这是智慧路口从概念到落地以来,最为贴近需求的理想化产品方案设计。
  华为的全息路口解决方案,由六大新品之一的AI超微光卡口、毫米波雷达、专用的边缘计算节点——ITS800等组成构建。这个方案的创新之处,在于雷达+视频的一体化组合采集,也在于算力高达32TOPS的边缘计算节点设备——ITS800。我们知道,雷达在交通领域应用最多的场景是车辆测速,用于超速执法,随后衍生了速度提示预警,弯道会车预警等应用,近些年来雷达开始作为路口交通流检测设备以及信号机的车检器,但与视频结合的一体化设备,还是这一年多才有的事情。
  雷达和视频在交通流检测方面各有优势,雷达可以在全天候条件下工作,能够测定车辆速度,能够超远距离感知(200米),而视频最大的优势就是“可见”,能够根据不同的智能算法,获得丰富的数据;两者也可以互补,雷达不能可视,而且在拥堵的时候,检测数据往往会出现偏差,而视频设备在恶劣天气下,能力难以施展,就需要雷达来支撑交通流数据的获得。整体而言,雷达+视频可以实现全天候、多场景、多目标、高精度等交通流检测,可以具体到某一条车道的流量,具体到某一台车的轨迹、动态。
  华为全息路口方案所采用的AI超微光卡口,其算力达到了惊人的20TOPS,像素达到了900万,加上华为独有的“软件定义摄像机”功能,可以做到场景自适应,可以随需加载算法,做到一机多能。
  全息路口解决方案基于ITS800独有的雷视轨迹拟合算法,把视频和雷达获得的数据进行位置标定、坐标转化、时钟同步、轨迹合一,从而获得时间、空间、身份数据,基本上无死角,无盲区。可提供路口时空内的车牌、车速、位置、姿态、属性、分向车道流量、交通事件检测等精准元数据,结合高精度地图为交管用户提供数字化全息视角,可合成路口通行速度、车头时距、排队长度、停车次数等40+种交通管理业务数据,比传统设备采集的交管数据更精确、更稳定,比分钟级采样的互联网浮动车数据更精细、更实时。据华为介绍,该方案的全路口轨迹跟踪准确率大于95%,结合高精度地图的车道级定位精度小于50厘米。
  要做到这些,仅有前端智能还不够,更何况路口大多已经建设安装了算力不那么强大的电警、卡口设备时,就需要边缘计算节点——ITS800来支撑其智能化实现了。据了解,ITS800具有32TOPS超大算力,支持视频帧级解析,支持8路视频与雷达轨迹拟合,生成路口全域全量帧级感知数字化轨迹。
  这样的方案,能够提供整个路口运行监测的“上帝视角”,从而为重点路口的态势管控、信号控制优化等智慧路口应用,提供前所未有的全量精确数据支撑和可视化体验,也可以为“交管大脑”需求下的路口交通组织优化、交通隐患治理、事故快速处理和拥堵缓解、勤务优化提供实时、长期持续的数据支撑,而以ITS800超强的算力,以及车道级定位支持,还可为未来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落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据价值,在于场景应用
  如果说算力、算法是方案的核心,那么开放性、上帝视角,就是华为对交通管理业务深刻理解的体现。
  也许您和我们一样,可能也发现华为的全息路口方案没提到非机动车的感知检测,在发布会上,ITS114也对此进行了提问,华为表示,要实现非机动车感知检测,其实很简单,只需要选择优秀的非机动车视频检测算法加载到前端设备或者ITS800中即可,也就是说,这个解决方案是开放的,用户有好的算法,直接加载就行,无需上新的设备,也无需开发新的解决方案。这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软件定义摄像机”,而这不仅需要设备本身具备充分的算力和各种光照条件下获取高清图像的能力,也需要丰富的算法支持,算法从何而来?择天下英才而聚之!华为2019年10月上线的HuaweiHoloSensStore智能视频算法商城,在交通领域目前已有21种算法入库,还有更多的算法等待入库。
  而智能交通管理领域,已建成的设备、系统跟不上需求的变化是一大痛点,尤其在三四线城市,规划建设时没有考虑过多的解决方案需求,当有新的需求,比如专项执法,比如类似疫情防控这样特殊时期的管控需求时,往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算法从开发到运行的全过程,对交警,对企业,都是巨大的考验,也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因为不少算法可能一年也就用一两次,然后就束之高阁。
  “上帝视角”是指将方案所采集到的数据结合高精度地图为交管用户提供数字化全息视角,物理世界坐标系映射出视频坐标,简单来说就是将所有数据呈现在一个可视化的路口全景中,不仅仅是视频、雷达采集到的数据,还包括路口渠化、标线标志等等高精度地图所采集的数据,真正做到路口的全局可见。可以做什么呢?可以发现路口的交通安全隐患,发现影响路口通行能力降低的原因,从而优化路口的物理设计,比如是否要将一条左转车道调整为一条半或者两条,比如是否需要设置二次过街设施,比如如何实施借道左转等等;还可以应用于信号控制的自适应优化,因为有每个车道的流量数据。当路口积累了长期的数据,还可以发现路口的交通流变化规律,从而在不同的时间制定不同的交通信号配时方案和交通组织方案,不同的季节和天气,投放不同的路面警力。
  或许到未来5G规模应用之后,路口的数字化全息视角,还可以投射到车载设备上,不仅仅有信号配时信息,还有车道排队情况、路口前方是否有事故等信息,从而为车主选择车道、路径,提供更优的选择,这样的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支撑,会不会更有想象力?
  “智慧交管”的推动者
  前面说到,华为全息路口方案,是智慧路口有概念到落地以来,最为贴近需求的理想化产品设计。那么华为方案是否会推进智慧路口未来发展?
  ITS114在去年的智慧路口专题访谈中,总结几位专家的观点得出,智慧路口的推进过程中,边缘计算一定会先落地,其次是路口交通电子设备的高度集约化发展,而华为的方案中,完美的体现了这两点。作为智能交通管理最重要的业务场景,路口的关键性作用,我们无需再重申强调,现在的问题是,在绝大多数路口已建设安装多种设备的现状下,如何推进智慧路口的落地?拆除重装前端设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么ITS800是否可以作为一个通用性的边缘计算节点,来帮助已有设备快速提升其智能化水平,提升数据的感知、分析能力?答案是肯定的。
  最后,我们应该感谢算力的提升和芯片价格的下降,让“交管大脑”和智慧路口才有可能从概念走向落地。ITS114也希望,在华为全息路口方案的规模落地下,能够带动更多地方交管、集成商来推进智慧路口的规模应用,让交通更安全,让出行更高效。我们也相信,华为作为“智慧交管”的后来者,凭借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以及对交通管理业务的深刻理解,一定可以“后来居上”,成为“智慧交管”的推动者。
  全息路口,让交通的每一条脉络都清晰可见。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