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无锡智慧法治体系助推警务建设
2019/12/25 09:26   中国警察网      关键字:无锡 智慧法治 警务建设      浏览量:
无锡市公安局以智慧警务建设为总引擎,全力打造无锡公安智慧法治执法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构建了符合实际、贴近实战的智慧法治建设“1+8”模式,大力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实现智慧赋能、精准执法,有力助推无锡公安智慧警务建设工作。
  自部署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智慧法治建设以来,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因地制宜细化部署,推动无锡公安智慧法治建设全面展开。

  无锡市公安局以智慧警务建设为总引擎,全力打造无锡公安智慧法治执法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构建了符合实际、贴近实战的智慧法治建设“1+8”模式,大力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实现智慧赋能、精准执法,有力助推无锡公安智慧警务建设工作。

  集合智慧型“执法引擎”,让执法办案更加智能高效

  “执法音视频手工上传关联花费大量时间、调看案件材料要多系统切换查找、日常管理采取人工巡查耗费人力精力……”在一次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座谈会上,无锡市公安局梁溪分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冯建建坦言。

  针对基层反映的一系列问题,无锡公安法制部门按照便捷管用、服务一线的原则,抓住基层一线民警最迫切、最强烈的实战需求,分层次召开警种部门、基层所队、一线民警座谈会60余次,广泛听取吸纳意见建议,完善优化智慧法治“1+8”系统功能,真正为基层减负增效。

  据了解,智慧法治“1+8”系统由8个小、精、实的应用系统和1个全市智慧法治综合管理平台构成,突破了原有信息化建设平台割裂、信息孤岛等瓶颈问题,覆盖执法办案的全流程、全环节,做到系统无缝对接、数据高度整合、资源共享应用。

  “自推动智慧法治‘1+8’系统建设以来,切实感受到公安法治工作产生了质的飞跃,该系统使执法办案更加便捷高效、执法管理更加精准全面。”冯建建说。

  无锡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李强表示,智慧法治“1+8”系统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充分融合,始终坚持业务主导技术、技术支撑业务,强调既要贴近实战、符合实际,又要注重创新、敢于突破,实现业务和技术的充分融合。目前,智慧法治“1+8”系统已在全市公安机关全面推广使用。

  构建智能化“神经中枢”,让执法改革更为精细精准

  “智慧法治‘1+8’”系统具有多系统融合和智能化管理特点,在实际执法办案中发挥了神经中枢的作用。”10月底,在智慧法治“1+8”系统应用操作培训会上,无锡市公安局法制支队五大队大队长沈金栋说。

  与此同时,通过智慧法治“1+8”系统的推广应用和深度融合,倒逼办案机制改革和民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真正实现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率、要质量的改革目标。

  说起智慧法治“1+8”系统上线前后的变化,惠山分局法制大队审核民警黄立嘉感触颇深:“以前各类案件办理期限到期情况都是人工梳理后对相关民警进行提醒,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或遗忘。如今,通过智慧法治综合管理平台,做到执法问题自动预警、案件证据自动指引、裁量幅度自动提示、执法数据自动复用,实现对执法办案活动全流程、闭环式、可回溯的精细精准掌控。”

  无锡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智慧法治建设是无锡公安深入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开展“数据赋能”攻坚行动、提升执法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是打造执法规范化“升级版”、推动队伍正规化建设、建设高质量法治公安的重要抓手,推动了科技应用与执法工作深度融合,构建了体现时代特征、具有科技特色、符合实战要求的智慧执法体系。

  打造标准化办案场所,让执法管理更为集约规范

  智能门禁管理系统、智能手环佩戴、智能电子台账、智能电子卷宗……这不是科技装备展示,而是位于无锡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华庄派出所的智能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据介绍,这个高度智能化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正是智慧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智能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依托智能化管理系统,规划整合案管、办案、涉案财物管理三大中心、汇聚数据资源,实现了一体化的智慧执法办案管理。

  “我们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全面实现对办案区内嫌疑人活动轨迹自动跟踪记录、人像及信息资料自动比对、电子台账自动生成等智能化管理功能。”经开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孙燕说,他们为所有执法办案民警、辅警更新配备了智能化移动警务终端设备,实现执法办案智能化、全留痕、可回溯管理。

  这是无锡市公安局大力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智慧法治建设工作,让执法办案管理更集约规范的一个缩影。

  近两年来,无锡市公安局从实战、实用、实效角度出发,以办案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以共享为原则,以管理为主线,以质量为保障,以技术为支持,全力实施无锡公安智慧法治建设工作,服务公安实战和警务大数据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警察网 作者:谭彦叙 董江 王人平)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