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2018世界科技创新论坛全体大会:畅想智慧城市
2018/8/14 09:12   新浪科技      关键字:世界科技,创新论坛,全体大会      浏览量:
8月10-12日,世界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包括Kip Thorne、Thomas J.Sargent、Michael Levitt、朱棣文在内的20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曹春晓、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陈刚等诸多中外顶级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共同打造史无前例的中国最高级别智慧盛宴,探讨全球科技创新成果、描绘未来中国科技创新蓝图。

8月10-12日,世界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包括Kip Thorne、Thomas J.Sargent、Michael Levitt、朱棣文在内的20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曹春晓、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陈刚等诸多中外顶级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共同打造史无前例的中国最高级别智慧盛宴,探讨全球科技创新成果、描绘未来中国科技创新蓝图。

今天在中国讨论智慧城市。毫无疑问在全球推进智慧城市的国家里,中国推进的智慧城市的数量一定是最多的,在这里我想我们的畅想对于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一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想从其他的国家来借鉴汲取一些经验。

今天,我们的讨论环节有六位嘉宾组成,我们的议程基本安排是,先有请各位嘉宾就智慧城市的发展,做一个简短的畅想,可以告诉我们的听众,他们所认为的智慧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样,在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他们认为是最有潜力的领域。这个环节每个人6分钟。在这一轮的讨论结束之后我们想就大家所共同关注的一些问题,一些议题,我们再进行聚焦。这样一个环节,有20分钟的时间。后面我们再开放给现场观众一些提问的时间,提问时间差不多15分钟左右,所以我们在聆听各位嘉宾发言的同时,也可以准备好你们的问题。我们一共6位嘉宾,依次有请各位嘉宾围绕着我们的智慧城市向何处去,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的情形,应该是什么样的情形,展开他们的畅想。

以下是演讲全文:

首先有请MIT机械工程系主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陈刚,进行他的畅想,大家掌声欢迎。

陈刚:谢谢,首先感谢厚益和《财经》的邀请,我今天坐在这里,心理是有点发慌的。为什么?第一个昨天在开幕式上的时候,上面站的都是诺贝尔奖的得主,我是一个没拿诺贝尔奖的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太太,她说这下你的压力更大了。第二个我自己的研究是在能源、材料、环境、纳米这样的交叉学科做一些研究,因此真正的最城市的宏观,不是我的研究本行。我过去五年在MIT机械系做系主任,6月份卸任了,因此对整个学校的情况有所了解。今天我们谈到城市人口的城镇化确实是个趋势,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从现在的55%,到2050年城镇人口会达到67%、68%,中国在人口的城镇化的速度会更快,我们有更多的人口流向城市,我想从人的衣食住行来给一些我看到的新的技术,和在MIT的一些新的技术。

首先从食的方面,昨天教授的一张图里讲到城市植物的生长,我们平常讲到植物生长需要太阳、植物,但真正植物的生长只需要适当波长的光子,要有营养,他的那张图上可以看到用蓝光二极管,发出的可以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有很多的优点,只要1%的水,而且是三维、立体的生长。这个是可以24小时生长的,我们平常讲植物的生长一年二三季,在这种情况下一年收二十季都有可能,以后我们城市的食物可能是在自己的家里厨房里、房间里生长的。这是他昨天讲的很好的例子。我们想以后的城市的话,我们的食物可能是在我们家里自己的厨房里、自己的房间里生长的。这个是他昨天讲的很好的例子。

同时我们在讲吃的时候,实际上是吃喝拉撒,但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可以想像平常厨房里有多少东西是扔掉的,蕃茄酱扔掉的,牙膏挤不出来。这时候有一个教授就发明了瓶子里的涂层倒蕃茄酱像倒水一样,挤牙膏最后一滴牙膏挤出来,而且瓶子是干干净净,既节省食物的用品,又不浪费环境。我们系也有污水处理,对以后的城市都非常重要,包括我自己发展的技术,在一般的日照下把水烧开甚至烧的过热,这是吃的方面我给大家举的例子。

下面再说穿的方面,平常想想衣服有几个作用。当然有遮羞、美观,还有保暖这些基本的功能。衣服虽然有几千年的基础,但其实无衣服是一个很高集成度的技术,因为单根纤维是在几十个微米,但我们做了纺线,把纺线又织在一起,因此最后的衣服是有成千上万的纤维集成而来的。大家再想一想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六七十年代出现的,在一个平面上把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的。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二极管、三极管做到纤维里?实际上在MIT有一个教授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现在美国政府支持了4个多亿美金专门做电子纤维的产业。以后,如果我们想想这个,我们的衣服用这个电子纤维做出来会有什么情况,如果你不喜欢你的衣服的话,就可以改个颜色,是个动态的衣服,可以是个显示屏,也可以是你的身体状态。它可以不断地反馈,甚至可以制冷,我自己也有关于衣服的设计,怎么样把它做的更凉快一些。

住的方面,我不再多说,因为时间比较紧张。我就跟大家讲几个关键的数据。首先是3D打印,这个技术是我们系的教授命名的。第二个,物联网的概念也是RFID这个产业联盟出来的,RFID产业联盟也是我们系的教授领导的一个产业联盟。

行,我们大家都会想到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我的副系主任从九十年代一直做无人驾驶,要去问他的话,他说这个还是有蛮长距离的,因为全部的无人驾驶最大的挑战是我们现在路上不止是无人驾驶车,无人驾驶大部分是有人的,无人和有人之间怎么做到默契,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我们真的可以做到那天的话,这个可能需要点时间,但是大家想一想也有MIT教授的研究说根本就不需要路灯,你开车没有路灯,交通堵塞这个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能源浪费、排放这方面,也是有利的。如果我们把这个和共享经济结合起来的话,为什么我们需要那么多的车,真正的车每天每人只开十来分钟,在美国平均不到十分钟的开车时间。

我想通过这些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方面,因为我们是畅想城市的未来,最后一点我想提到我的本行,能源。昨天我们听到朱棣文教授说的能源和环境的挑战,刚才讲到自动驾驶会节省能源。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在短期内,在城市的能耗方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老百姓我想都知道天气越来越热,北京的天气跟一些城市不一样,是因为我们的城市能耗好在越来越增加,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我们这边有一些大数据的专家,我想他们也会提供很多的解决方案,我就跟大家分享这些。

冯奎:谢谢,陈刚主任作为一名科学家,从他的讲述中知道了智慧城市和衣食住行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智慧城市的发展有赖于科技的发现,有赖于新产品的出现,我觉得其中一些畅想确实给我们一些启示,我也建议大家多关注陈刚主任在MIT的工作。我在来之前简要了解了一些,非常有趣。

接下来,我们再有请李铁先生展开他的畅想,大家欢迎。

李铁:关于智慧城市,国内300多个城市都在策划做智慧城市的试验,国际上欧美国家也都有智慧城市的一些机构和联盟,我知道日本、欧洲、美国他们做的智慧城市可能和中国还有比较大的区别。怎么样通过现在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通过可能的智慧技术来降低能源的降耗,像刚才陈刚博士讲的。

我也曾经在日本举办过会议,怎么样总结欧洲的先进经验。中国的智慧城市很多企业都参与了,各个好的IT公司,阿里巴巴、腾讯、华为都成立了自己的智慧城市部,不同类型的企业。因为我不是搞企业也不是搞企业的,我们研究智慧城市,我们希望这个智慧城市可能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什么是智慧城市,现有涉及到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IT等等,包括未来可能区块链,它在一个空间形成系统的整合。一个空间内可大可小,它是所谓尽可能的智慧技术不是某一项智慧技术。我知道很多企业在跟政府公关说我这个代表智慧城市,更多的只是代表智慧城市的某一个方面,不可能完全涵盖整个社会空间的所谓智慧的应用。

第二个是所谓系统,如果没有系统化的整合起来,这个城市就等于没有大脑,那怎么样进行城市的治理和社会化的服务呢?恐怕也是做不到的。

第三个,智慧城市更多的是面向社会和公众服务。前一天我也见到好多市长说我们要搞智慧城市,他们想的智慧城市就是怎么样把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网络打开,实现所谓办公的智慧化,信息的畅通化。这取决于政府一个部门之内的运转效率问题,但不产生收益。实际上我们所面临的智慧化更多的是面向社会化的应用,而只有面向社会化的应用才能带来技术的变革,我没有听说政府在研发什么事情,能带来革新和变革的,因为它没有效率,都是花钱的地方。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很有可能能推动这种应用的变化,才有竞争。

所谓空间,我们可以想像智慧的空间怎么样才能实现各种不同的智能技术结合?举个例子,我们在日本参观开现场会的时候,日本的家庭可以实现所谓的智慧的系统化。我们现在知道的家庭就是各个电器,家庭所有和电和信息有关的东西是分割的,可能会通过手机进行一定的连通,但没有实现家庭整个系统化。日本的能源做到了,家庭所有能源的消耗都可以通过系统化管理,引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我们没有做到。尽管我们很多企业去做,但离这还很遥远,使我们所有的家用电器和家里所有的信息产品,能通过一个手机,就可以操控,可以自动感应它的变化,把它智能化,这个目前还没有做到,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再一个是智慧建筑。毛大庆搞智慧工场,可以明确说在中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智慧建筑,我们看到人脸识别、智能停车场等等,但这些在一个建筑内如何把它系统化的应用,更多的放入智慧产品,我们不是没有这个条件,很多企业都有足够的产品,会不会应用到一个建筑里来,为建筑所有的单位和人员进行服务,这个还有很大的区别。依此类推有社区,而社区的概念和空间城市的概念涉及的智慧因素更多了,比如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交通等等。现在阿里巴巴也搞了一个智慧交通,但后台通过城市规律来智慧交通信号灯的变化。

人脸识别如果应用到现在的话,可以用交通路,可以通过图象识别放大到信号识别、流量识别。那这个交通路口发生变化了,整个区域的交通也会相应发生变化,需要人工智能。就是把原来后台的运作放到前台去,智慧交通就是公众服务和社会服务一个最好的方面。我们还有智慧园区,还有所谓城市的公共服务和治理,比如城市发生很多突发性事件,怎么样把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点的事件迅速反映到智慧中心来处理。所以涉及范围非常之广泛但有一个很核心的事情,我们有无数个智慧化产品,什么情况下能把它放到一个空间里头植入进去?谁能做到?只有两个主体,政府和开发商。

政府就不讲了,现在大量的智慧企业都把精力放在政府身上,想拿政府项目。恐怕这个往下做的话,对智慧城市的市场化的应用会有很大的风险,因为政府的效率非常低。

向社会化服务就不是一个产品,一个产品不可能满足全社会的需求。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希望有空间运营商、城市运营商、地产商在自己未来可能的发展空间内,把这些智慧产品集合到一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怎么样推进智慧城市是面向政府还是面向市场,现在我看到的我们所提出的大数据、智慧城市都是盯着政府,事实上中国的智慧城市探索已经走的很快了。举个例子—共享,像美团、饿了么、共享网约车,如何把未来的智慧城市通过市场方向形成跨界整合,这个在世界都是一次重要的探索。

我们知道在欧洲、日本和美国,在这方面的进展也不是很快,因为它基础设施的发展没有那么迅速,已经基本停滞了。中国这方面的应用正处于上升时期,所以如果我们在中国率先进行这种探索,未来的智慧城市不仅仅会带来科技的变革,也会推动社会的变革。它会改变我们所有的公共服务的走向,会使每个市民通过网络和政府进行很好的沟通,和市场主体进行很好的沟通。在竞争过程中也会产生巨大变化和变革,同时,也会刺激经济的增长,这就是我对智慧城市的理解,谢谢。

冯奎:感谢李铁先生,在园区、比方在完整的城市意义上,智慧城市等等,特别有启发的是他对于政府和市场在推进智慧城市当中的作用,做了分析,也期待在后面讨论中就这一问题还可以继续展开,感谢李铁理事长。

接下来,有请中外建城市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焦涌先生给我们分享他的畅想。

焦涌:感谢主持人,刚才陈刚教授和李铁主任对智慧城市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我们到很多地方去投资,做产业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现这个问题。中国现在似乎每一个城市都在讲智慧城市,都有这个诉求、需求,但是我们感觉可能形式多于内容。我们对城市的理解是这样,因为这么多年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很多城市已经在更新迭代了,城市更新最大的代价和成本就是拆迁,我们发现城市产业外移,新型城镇化、产业转型、人口外移等等,这个巨大的成本是在城市。

智慧城市,我个人认为是个特别系统的工程,应该是这个城市的规划者,这个城市产业的顶层设计者思考的事情。我们发现有些城市在更新的过程中,旧有产业转移完之后,这个城市变成空心化了,人口变成像美国六七十年代纽约那种城市空心化的现象,其实这也是科技发展大今天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因为,如果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一些智能化的方式、手段让我们的物理空间的腾挪,变得不那么重要,因为有了物联网技术以求,很多的物理空间,我认为可以变得更加虚拟化,让我们的交通成本、办公成本、教育成本、医疗成本都可以降下来。

比如我们现在正在北京昌平谋划的田源综合体项目,其实我们重点考虑的是一个办公的问题。因为在北京的办公成本、交通成本太大了,像我昨天在这开会,昨天晚上就不敢回去,怕第二天迟到,确实交通成本太大了。如果把一个城市的规划模型做好的话,这个城市就不会集中在某一个区域会有车流和人流,它应该是个顶层设计的一件事。

我们走出去做这种产业的时候,我们会充分考虑到这种办公成本、交通成本的问题,所以我们会把产业的研究放在最上面来做。大家也会问昌平到郊区去办公,他的生活怎么办?医疗教育怎么办?现在我们能解决的智慧教育、远程教育的问题,现在都能解决这些事。所以这也是我对智慧城市未来的城市更新还会越来越多,中国城市腾笼换鸟的发展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大家知道东北很多城市已经人口负增长了,但是像京沪深广这样的城市每年人口刚性进入还是几十万、上百万,这样会带来大城市城市病的问题。如果智慧城市的主体,这个城市本身能再向城市、农村深入探讨研究的话,我想这个人口的流动就不会变得那么动荡和剧烈,产业的转型和转移可能会变得更加理性和温和。

目前,我们在海南做共享农庄和田园综合体,其实智慧城市也好、田园综合体也好,核心根本点是离不开农业,大家知道中国农业我们吃到嘴里的蔬菜、瓜果、肉类、禽类,我相信在座诸位没有多少人能了解清楚。我曾经去过寿光,考察过寿光的葱,葱怎么长那么好,这个葱放在冰箱一周半个月都不会坏的,为什么?说我们往上喷东西了。喷的什么?喷的是葱绿素(音),这个东西只要喷上去,葱不会坏,这个葱运到什么地方?说北京。我问为什么?回答说北京人身体健康得很。后来我认真思考这件事,有多少人知道这件事?如果你不去菜市场买菜可能不知道这回事。

我们目前做的共享农业、田园综合体我们认真研究以后,思考以后,就把传感器装上去。每个人有一个共享农田,打开手机农民在里面工作的场景就在里面,另外有一些智慧的手段,把土壤、水分、气候条件做一些定量的分析,这样的话能确保我们的农业本身是健康、安全的。我个人理解智慧城市也好,还是未来的高科服务的方向也好,其实人是根本,以人为本才是智慧城市一个根本的方向。

冯奎:感谢焦涌董事长,他在开场的时候讲到一句话,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他评价智慧城市发展的形式大于内容,在他结束的时候又提到智慧城市应该以人为本,这些方面的概括或者是畅想是非常有价值的,意味着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并没有改变对城市竞争力,对城市本质的认识,这是我们智慧城市发展未来很重要的思考方向,我们感谢焦涌董事长。

接下来我们有请U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先生展开他的畅想。

毛大庆:谢谢,这是特别久的话题,谈了很久,我也同意焦总说的,慢慢的形式多于内容,再转到内容丰富。我们是实现城市微循环的一家企业,但是讲之前我想到一个事情,2013年我去哈佛找王石的时候,我们俩吃饭谈了一个话题,说给世界城市估值的话,哪个城市的估值最高?当时我们聊过这么多话题,当时他说波士顿的城市估值应该是全世界最高的。我问为什么。他说城市单位的空间智慧密度最高。这个智慧密度我理解是一个非常朴素的概念,他当时讲的是大学最多,人才最多,创新头脑最多,并不是今天谈的科技的智慧城市,他说人的智慧最多。

这里反映一个问题,城市单位空间的智慧密度越高,这个城市越智慧和价值越高,这一点我认同。智慧城市实现就要实现这个问题。国际城市竞争力,城市生命力,城市有没有话语权,取决于智慧不智慧,这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个是怎么样城市智慧?智慧城市解决的是让城市更聪明,最后细分到社会上就两个话题,一个是政府的决策更聪明、更准确、更科学,一个是城市使用者,就是城市的用户,也就是城市的人可能会对城市的感知更高效、高便捷以及认得生活更幸福。这是两个维度,一个是正确的决策,一个是使用者的感知。

第三个我想说的观点是智慧城市是五个环节构成。第一是基础数据。老焦谈了特别重要的词是传感器,一会儿我要谈谈传感器,传感器其实是智慧城市最末端的细胞和神经元。第二个是连接。今天谈智慧城市比50年以前谈之乃至10年以前谈智慧城市都来的更有依据,因为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都是让链接更加高效和可能,所以第二是连接的能力。第三是感知。这个感知特别重要。这些东西通过数据,通过连接最后要形成感知,这个感知是对城市的一个敏感,和对物理的概念的敏感,这个极其重要。原来我们对物理问题难以完整感知。比如说我在这个楼坐着,怎么对20公里以外的楼感知,这是不可能的,以后完全是可以的,所以感知很重要。第四个是分析。感知以后还不行,还得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算、决策。最后还要形成闭环,这五个走完不闭环也不行,闭环走完之后才是完整的智慧城市的运行概念,这是第四点。

最后一点是城市智慧不智慧是好多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大量植入在城市物体和物理空间的传感器。传感器以后会越来越多,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京东有物流的传感器,U客工场里面有办公的大量传感器,传感器无处不在,通过科技手段和互联网把传感器连起才能形成底部构成。物联网越发达,神经元越发达,感知才能越全面。我们今天实行人脸识别技术,但是人脸识别在今天为什么越来越被安全部门认同?因为它的网络越来越细,颗粒度越来越细,很难以篡改和模糊的判断。所以数据越准,感知越好,感知越好才能通过云计算技术运行更准确的数据,才能形成一个城市的数字概念。所以我想最终我们很多科学家要实现的是城市的数字化,这是根本。但是城市的数字化的来源是一个又一个末端的传感,这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数字化才能跟物联网连起来形成准确的指令,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

这两天北京下大雨、发大水。这次比前两年智慧很多了,哪个区域的雨量大,把河道的水抽干排到别地去,这是通过天气的数据和河道的数据感知运算出来的。以后更加精准感知和运算的话,城市不能发大水。我住在北七家那一带,政府弄了未来科技城,要搞湿地,坏了,把我们周围小区的水位全提高了,于是乎我们住了十年的小区,没有一家地下室淹水,今年都淹了。大家到政府抗议,你弄了一个未来科技城,把我们的地下室淹了。这里还是城市不智慧。其实水哪儿高了,这些问题如何精准计算和防范处理,都需要智慧。

所以刚才李主任说我们在做城市空间改造,我们在做的一个事情做了160处的共享办公的社区,每个社区平均入住50-150家企业,形成资源互换和信息互动。我们跟联想开发一款可以传播信息的桌子,你用这个桌子做基础付费可以让7万个用桌子的人都知道你在干什么,你要干什么,你需要什么。另外有一个互联网平台,你一入住,我抓了数据,把你推送到需要你的人群中去,帮助了企业进行迅速的推广服务。这些东西都是数据的运算和推送。今天谈智慧城市越来越贴近可能可以实现未来,代表着对数据的理解,运算的理解,以及连接能力越来越强了。我对这个话题充满信心,智慧城市的争夺是各大城市的争夺和话语权的争夺。所以5G特别重要,会带来城市更加重要和快速的到来,我讲这么多。谢谢。

冯奎:谢谢大庆总,以前是研究密度的,以前研究房地产的建筑密度,现在研究智慧密度,他今天讲到了五个方面,讲到了数据、链接、感知、分析、决策,我觉得也是构成我们对智慧城市一个基本分析的框架,尽管大家对这样一个框架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我觉得这样一个框架也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12下一页



1 [2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