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南宁:“电子眼”将全天候盯紧扬尘污染源头
2017/6/2 08:59   南宁新闻网      关键字:扬尘,监控,系统      浏览量:
想看哪家消纳场,轻点鼠标即可实施全流程、全覆盖监管;想追查哪辆泥头车违规弃土,通过车辆轨迹查询,即可追溯,即使在夜晚也可清晰地看到车辆的车牌……

6月1日,记者从南宁市城市管理局获悉,南宁市扬尘治理综合管理系统测试平台初步完成搭建,提出监控四大源头、解决三大问题、实现三大突破的“433”的建设目标,打造扬尘治理“南宁模式”。

平台打造扬尘治理“南宁模式”

昨日上午,市城市管理局负责人打开南宁市扬尘治理视频综合管理系统,随机点击位于仙葫开发区蒲旧公路的五合消纳场,此时,系统平台显示该消纳场的实时监控画面,冲洗平台、消纳场出入口等多个画面显示。如还想要进一步了解该消纳场,点击进去即可看到消纳场的审批部门、分管领导、有效日期等信息。

“举个例,某晚上有1000辆泥头车上路,可在消纳场查到只有800辆,说明有200辆是到别处非法弃土,可以通过系统平台追找它们去哪儿了。”随后,该负责人还演示追溯工程车辆,通过GPS定位,即使在夜晚工程车辆的车牌号码都清晰可见。

以上是南宁市扬尘治理视频综合管理系统的片段。该系统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理念、新技术和“互联网+城管”的创新活力,围绕扬尘治理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提出监控四大源头、解决三大问题、实现三大突破的“433”的建设目标,打造扬尘治理“南宁模式”。

通过平台建设可实现六大功能

据悉,扬尘治理综合管理系统通过整合视频监控、环保在线监控、地磅监测、工程车辆出入实时信息等数据,对采石场、水泥搅拌站、建筑工地、消纳场四大源头进行全流程监控。汇聚整合各部门视频及交警、城管执法等业务数据资源,对建筑材料、渣土等实现“两点一线”(前端出场—中间运输—末端处置)全程监控,打造一个可视、可控、可追溯的综合监管平台。

“以前一些工程车非法弃土、不按规定线路运输,由于不能当场制止,事后只能靠执法人员调查,效率不高。”扬尘治理综合管理系统具有全过程留痕、可追溯管理的功能,系统全流程可视监控,通过采石场等源头视频监控、地磅信息、消纳场容量数字监管、门禁系统及RFID识别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对工程车辆外观、轨迹、治超等信息进行精准识别、全程追踪,实施全流程、全覆盖监管;同时结合各环节信息的详细记录,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为执法、监管提供依据和佐证。

除全流程可视监控外,扬尘治理综合管理系统还具有预警预报提醒、分析研判决策、部门执法联动、高位指挥监督、构建诚信体系六大功能。

力争今年底基本完成系统建设

据悉,目前除市城乡建委建立了建筑工地视频监控平台外,采石场、水泥搅拌站、消纳场均未相应建设全市统一的视频汇集平台。市城管局现已完成扬尘治理综合管理测试平台框架开发,并初步整合交警路面视频监控658条道路及312个建筑工地、3个采石场、5个水泥搅拌站、8个消纳场的视频监控;且均可直接通过测试平台,在线实时查看视频信息。

在源头数据采集方面,已对市区范围内重要区域的部分建筑工地、采石场、消纳场、水泥搅拌站安装数字信息采集设备(扫描仪)进行进出车辆信息采集,并结合交警卡口和视频监控系统、扬尘治理联合执法卡点,及时掌握车辆行驶轨迹、线路。

目前市城管局已与交警支队对接,初步开放快环、昆仑大道、江北大道西宁路口等部分路段端口数据,通过专线将车辆运行轨迹、执法信息等相关分析、比对信息推送至市扬尘视频综合管理系统测试平台。此外,市区范围内各联合执法卡点监控逐步纳入市扬尘视频综合管理系统测试平台,加大各进城方向车辆的管控。

根据扬尘治理综合管理系统项目建设进展,6月30日前完成现有视频资源初步整合,到今年底,力争基本完成系统建设。

“433”建设目标

监控四大源头——通过整合视频监控、环保在线监控、地磅监测、工程车辆出入实时信息等数据,对采石场、水泥搅拌站、建筑工地、消纳场四大源头进行全流程监控。

解决三大问题——解决信息分散割裂,部门各自为政、协作联动不足,信息监管手段相对落后的三大问题。

实现三大突破——通过打造一个可视化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信息整合应用新突破;通过搭建一个闭环高效的联防管控体系,实现城市精细治理新突破;通过构建一个全流程信息追溯的扬尘治理数据库,实现智慧城管建设新突破。(记者 黎兆齐)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